芙蓉姐姐不是人。先声明一下,这样说并没有对芙蓉姐姐不敬的意思。而是想尽可能深入地说说芙蓉这个人。尽管边缘一蓝并不喜欢芙蓉姐姐,但还是想尽可能客观地评述一次。边缘一蓝认为:蓉姐姐不是人,而是一个符号,一种精神,一个图腾。我见过芙蓉姐姐两次,两次都是应沈阳西部酒城的邀请而来。出场费据说5000左右。从数额上说,并不高,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一个唱歌的一般,舞跳得一般,人长的一般的女人,出场费5000元,还低吗? 见了芙蓉姐姐,边缘一蓝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眼前这个人没有“芙蓉姐姐”这个符号的包装,如果她只是史恒侠自己,别说5000元,就是500元可能都会有人出吗?答案是:不会。但因为她是芙蓉姐姐,于是才有了5000元的标价。前些天,见芙蓉姐姐时,正赶上媒体采访。一位女记者不依不饶地与芙蓉对话,坦率地说,有些问题有些故意刁难芙蓉,加上现场记者堆里有时甚至会发出带有点嘲弄的笑声,那情形多少有点捉弄之嫌。但久闯江湖的芙蓉一脸天真。我想,芙蓉姐姐不是一点也意识不到,但她还是依然故我,谈笑自若,这样的人不是真的没心没肺,就是有超凡的定力。后来,与那天与芙蓉姐姐纠缠的记者聊天,那个记者说:我挺钦佩芙蓉姐姐的,那是什么心理素质啊。跟那个记者一样,边缘一蓝一直有一个愿望,想跟芙蓉好好聊聊。我知道根本没这个可能。因为芙蓉姐姐面对媒体格外警惕,而她警惕的方式就是装傻充实愣.但边缘一蓝可以肯定地认为,芙蓉姐姐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傻。其实,她什么都明白,但高人一筹的芙蓉姐姐什么都能咽下。我想,一个平凡的女人想活的不平凡,并不容易。有才的参加超女,有貌的嫁个好人,无才无貌的又想活得不平凡的,除了当芙蓉姐姐,自己制造一个概念,边缘一蓝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出路。但这个制造出芙蓉姐姐的人,找到了。仅仅几年的功夫,从网络混到了娱乐圈,从虚拟状态回归现实。这些年的娱乐圈一个一个的站起,又一个一个地倒下,但芙蓉凭着一副傻相,牢牢地占据着自己的位置。芙蓉傻吗,恰恰相反,认为芙蓉傻的人才是真傻。与芙蓉姐姐的两次接触,突然地觉得,芙蓉姐姐很像东北从事二人转演出的艺人。二人转艺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大程度在于他们敢于自嘲,敢于娱乐自己。有一种“糟蹋自己,娱乐别人,成就梦想”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我宁愿将她命名成“芙蓉精神”。其实,“芙蓉精神”何尝不是所有草根都具有的一种精神呢。看看各行各业的草根,在成名之前,哪个没有自嘲,哪个没有出位,甚至是草根博客,也有相当多的人每天在做着一些“很芙蓉”的事情。就在前几天,芙蓉姐姐搞了个爱心演唱会,据说,票卖的并不好,尽管芙蓉姐姐出面否认,但我还是相信票卖的不会很好,就是专业院团演出,如果靠窗口卖票,情况也比芙蓉姐姐演唱会好不哪去。我关心的不是票房,我关心的是芙蓉姐姐竟然做成了这件事。虽然票卖的并不好,但演唱会于还是如约开始,大约在5点左右全部表演结束,时间超过了原定的2个钟头。很快,又传出芙蓉姐姐出丑的报道,有一则报道这样描述:芙蓉狂劈象腿激情跳艳舞,秀内衣挤奶爆乳大玩色诱,腰间赘肉乱颤虎背熊腰暴露无遗,裙角飞扬露出肥臀疯狂露底,舞姿风骚十足走三级路线。由于舞蹈动作过于激猛,芙蓉表情扭曲露“鬼眼”,衣服肩带也突然崩断,但她毫不知耻,依旧风骚浪笑。看了这样的报道,边缘一蓝只想笑:这样就对了,不这样,这才是芙蓉姐姐。这样了,媒体才有了猛料,人们才有了娱乐,芙蓉才有了关注。也只有这样,芙蓉才有坚实而灿烂的明天。附芙蓉姐姐成名轨迹——2005年,芙蓉姐姐以混迹清华、北大的边缘人身份而被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炒作走红,进而被纸媒体炒作。 放弃考研进娱乐圈2005年中,芙蓉姐姐放弃考研,正式进军娱乐圈。做主持演电视剧 2006年,芙蓉姐姐尝试转型,不再只是在网络上贴照片,而是接演商业活动、做主持,甚至出演电视剧《武林歪传》。 写真火爆进军乐坛 2007年,芙蓉姐姐再次出击,作为擅长夸张S造型女人,虽经历与“芙蓉哥哥”分手,但始终如一,仍然不惜展示其火辣的身材,言辞天真自恋,推出不少写真。现正积极为进军乐团准备。 不堪潜规则退出娱乐圈 2008年,芙蓉姐姐因不堪忍受艳照门、潜规则及《芙蓉姐夫》的伤害,宣布退出娱乐圈。在退出后,她遗留的珍贵资料将全部拍卖,所得款项将归入芙蓉姐姐爱心基金,用于救助贫困母亲和失学儿童。 [边缘私语]第几种感情叫爱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