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2月6日美国侨报 《时代》周刊不久前指出:“在新世界经济秩序中,我们将看到由美中共同支持的惠及所有人的全球化新舞台。”同时,该刊也无奈地慨叹,“新兴世界正迎头赶上,华盛顿和伦敦对此无能为力。”这种旧帝国对新强国的复杂心态,如果从消极的宿命升华为积极的接纳,倒不失为双赢的选择。但是,在美国人的灵魂深处充溢着对华的担忧、惊惧、猜忌、焦虑,下意识地将中国视为威胁,使美中关系游移于敌、友之间。就在白宫给予胡锦涛盛大欢迎仪式,胡奥二人觥筹交错之时,希拉里国务卿面对美中是敌是友的媒体追问而给不出答案。可见,美国对华的态度终究还是以阻遏为主线。若美国永远纠结下去,不仅无法阻遏中国的崛起,还会使美中关系重蹈历史上强国间零和博弈的怪圈。如何破解这种隐忧,除了政治的互信、经贸的依存、军事的交流,还有文化上的相互吸引。对中国来说,这没有丝毫的问题。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对华地缘上的逼围,中国予以克制;对于人民币汇率和对美贸易顺差,中方不仅稳健地升值,而且送给美国450亿美元的大单。在最新一期《外交评论》中,中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乐玉成撰文指出,至少在未来20年内,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仍将“保持无可置辩”,中国政府应在自信和克制中保持平衡。中国人对美国的“软实力”也极尽推崇。好莱坞大片,是中国人的最爱,十几部好莱坞大片几乎抵得上数百部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美式快餐、饮料,遍布中国城市、乡村;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信息产品,成为年轻时尚的象征;中国精英阶层的孩子,美国是最佳的游学地……美国文化产品,不仅在华创造着不菲的经济利益,还裹挟着美国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中国年青一代。有趣的是,按亨廷顿文明冲突的理论,儒家文明的中国对基督教文明的美国并未产生冲突,而是拥抱吸收。但与美国属于同质基督教文明的法国,对于好莱坞电影的输入则视为“文化侵略”。中国对于美国的承认与欣赏是全方位的,是发乎外及于心的。有人形容美中关系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欣赏对方的优点,发现对方的魅力,双方关系才会和谐。“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约瑟夫·奈指出,美中彼此增加吸引力可减少误会。研究美中关系的中国学者阎学通曾对美中文化吸引力做过深入研究,认为中国文化的总体吸引力约为美国的8.6%。但这不是美国自大自恋的理由,而是发现中国文化魅力的契机。从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到在全球开办孔子学院,再到在美推出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积极地展示着自己的文化,释放着自己的魅力。若美国真心观察中国,会发现中国文化的开放、博大和平和。遗憾的是,美国政媒对中国的努力要么是夸张的惊呼,要么是浮漂的赞叹,最终还是归于中国表现自己的强大。普通美国人,也对宋祖英的演唱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也欢迎张艺谋中西合璧的歌剧《秦始皇》,但那是对中国艺术的好奇而不是真正的欣赏。如果美国像中国那样关注对方,就会发现中国文化的内核里有的是中庸、平和、宽容,而绝少杀伐、霸道、威胁。礼、智、仁、义、信的国家文化传统和温、良、恭、俭、让的个人文化修养,传习了数千年。儒教文化盛行的中华帝国时代,凭借文化的吸引力而不是武力的征伐,赢得了邻邦的诚服。美国有必要学会欣赏中国文化。用一颗真诚的心,就能化解美中两国矛盾,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