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出版的《瞭望东方周刊》对官员开博客现象作了长篇的探讨。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等地方官员在网上开博客,与网民沟通、互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果问什么叫“与时俱进”,官员开博客与网民互动无疑就典型的例子。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而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刻,这是谁也不敢视而不见的。虽然在分类上,它属于传媒范围,但在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受众的广泛性、沟通互动的便利性上,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博客,正是依附于网络的这些特性而衍生的新兴的思想沟通、交流方式。 与一般明星、学者和普通人的博客相比,官员博客因其主人身份的特殊性而赋予它浓重的政治色彩与现实意义。虽然,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捷,但是官员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却没有明显改善,政情民情的沟通仍然存在着种种有形、无形的障碍,使到民意表示缺乏合法的、畅通的途径,也使得许多高官对于民情不甚了解,同样许多政策出台的背景,民众也不了解。沟通是理解与支持的前提,缺乏了解,就难免互生芥蒂,使得民意凋零,政令难通。 官员开博客,无疑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起一个现代的沟通平台。这个平台,绕过了行政壁垒、人为障碍,抛弃了繁文缛节、公文旅行,使之成为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的互动站。它可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保障官员了解到“原生态”的民意,通过疏理与滤析,为自己的行政、决策提供充足的“民意营养”。同时,事情的另一面,民情也可以通过博客平台直达。多一条陈情的通道,便少一分集中爆发的可能,因此沟通对于社会稳定是弥足珍贵的。 正因为如此,有外国专家认为,互联网将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推力之一,而且它的推动是温良、渐进的。希望更多的政府官员明白互联网这一新兴工具的沟通便利和民意的“富矿”,充分利用好这个工具,让官民沟通无障碍,政治更加文明。 相关新闻链接:/news/china/zgkx/.ht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