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今年又要发笔记本电脑了,并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将不再回收!3月2日,政协委员张晓梅在微博中透露,“委员报到时每人领到一部新电脑,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电脑用完后不用再归还,这要实际得多。”昨天晚上,两个政协驻会新闻联络员都向本报记者证实,今年政协委员发放的笔记本电脑将不再回收。(3月3日《广州日报》) 给政协委员发电脑,便于委员们“办公”,似乎无可厚非。正所谓全国“两会”的参政议政平台,为国之大事,加之有诸多保密文件要传阅,用私人电脑“办公”难保信息安全。还有人言,统一配备装有“两会”平台程序的电脑,有助于提高参政议政效率。 姑且认可这种理论。问题在于,作为“办公”设备的电脑,其所有权归属问题。按照一般常识,公帑配备的办公用品向来姓公而不属私。照此逻辑,配备给政协委员的电脑,当然也属于国家财产。而且,由于“两会”具有阶段性,配备给政协委员的电脑,也是有限的使用权。所以,政协委员开完会,所配备的电脑归还给国家,天经地义。 现在有了“新政”,配发给政协委员的电脑不必会后归还。如此一来,公共财物变成了私有财产,有限使用权变成了无限所有权。公众当然会有诘疑,舆论自然也会报道。至于张晓梅委员发出的回收电脑“浪费”的另类言论,不过是激惹了公众和舆论关注此事的由头。 不过,一直到现在,笔者依然不采信张委员和媒体的说法。按照媒体的报道,政协委员所配电脑大约5000元,按人手一部算,价值高达千万元;算上人大代表的,“两会”电脑开支就是2500万元左右。如果,这些电脑果然是用完后不用归还,岂不成了代表、委员的会议礼品?因此,没有人会相信“两会”组织者会这么做。不仅公众不信,就是有的政协委员也不信,譬如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委员,去年他就向全国政协办公厅建议,只要建一个网络系统,不必给委员们发电脑。他没有想到,今年不仅还发,而且不必归还。也有政协委员认为,开完会他会将所发电脑留在宾馆,以备有关方面收回,毕竟那是国家财产。 政协委员的不同表达、舆论的跟进以及网络民意的热议,在“两会”尚未开幕前夕就掀起一阵全民参与的论政热潮。在我看来,这是彰显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标志符号。政治文明的基础是公民社会的建构,是以大众舆论无缝监督和公众不障碍的表达为标志的。“两会”提供的政治平台,固然使代表和委员们成为参政议政的主角,但是公众绝非冷眼旁观的看客,而是眼眸犀利的监督者。他们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紧盯着“两会”组织者和代表、委员们,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为舆论所关注,更为公众所考问。一句话,经过多元社会的孵化和启蒙,中国人对于“政治乃众人之事”(孙中山语)不仅透析其理而且身体力行。 在此情景下,政协委员的电脑就演化为两个意涵深远的社会问题:一是耗费巨资为政协委员配备电脑的技术原因是否符合节约原则?是张委员所说的归还电脑“浪费”还是耗资千万购置电脑“浪费”?更重要的是,政协委员的电脑最后变成了权力福利,岂非更大的浪费。二是引发了人们对去年政协委员的电脑的民意追问,哪些回收的电脑是销毁了还是捐助了?如果是前者,那是不折不扣的浪费公帑;如果是后者,公众则需要一个明明白白的信息公开的清单。 因此,政协委员的电脑,归根结底是权力和权利的关系问题。如果说公共权力尊重公众权利,在动用公共财政一分一厘的时候,都要问及于民。由此可见,政协委员的电脑,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还是严肃的主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