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7日星期四

谁最怕揭房地产成本的盖子?

国土部门与房地产开发商近日爆发的“口水战”升级。6月29日,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署名文章提议,针对每个项目,把相关数据摆出,“让公众看个明白”。公众期待已久的房地产开发成本公开,出现曙光。(见6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 公开房地产成本,把一切数据都摆到台面上来,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虽不敢说就此可以解决房价畸高的痼疾,至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遏制开发商的暴利冲动,减少腐败的“寄生虫”。不过,笔者没有记者乐观,只是署名文章的“提议”,就能把房地产成本捂得死死的盖子揭开,未免有点天真。 对于房地产成本,几乎陷入“罗生门”,迷雾重重,众说纷纭。官方,国土部副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地价仅占房价的23.2%,比许多国家还低。此话意思很明显,国家并未多收,多收的是开发商;而年初由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发布的报告则直言,房企的总支出的49.42%流向政府。如再加上其他成本,则超过60%甚至更高;双方陷入“口水战”,互相指责,令成为“房奴”的老百姓莫衷一是,不知谁是谁非,但有一点非常明白:自己是房地产暴利的牺牲品! 谁最怕揭房地产成本的盖子?水至清则无鱼,浑水才能摸鱼,房地产开发商是不可能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开发成本向社会公开的。有的地方也曾公布过房价成本清单,但是受到了开发商的“集体杯葛”,甚至被开发商形象地比喻为“公开房地产成本就等于公布老婆的内衣尺码”;政府也是房地产的“食利阶层”,“土地财政”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重要来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土地出让金收益已经占到部分地方收入的60%甚至更多。揭盖子,公开成本,降低房价也会对政府的财政造成损失,可以说基层政府也不乐意揭这个盖子。 利益均沾者都不愿揭,而普通老百姓,无权无势,处于信息的“神经末梢”,根本不了解房地产的成本结构,想揭也揭不了,所以这个盖子只能越捂越严,想打开越来越难,可谓“路漫漫兮其修远”。 窃以为,对于房地产的管理,不靠房地产商的良心和公众的“造反”,关键的还是看政府的态度和作为。要公开房地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房价,造福老百姓,就要破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政策,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过分依赖的现状,让地方政府从土地市场中抽身出来,从而真正成为公正的管理者和中立的裁判员。像新加坡政府,为保障公众居者有其屋,细致到规定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率。 相关链接:/house/2009-06/30/content_.ht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