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则事例说起。 今天,媒体报道了贵州省某县下红头文件,规定副科级以上的干部手机统一彩铃,每月缴费5元,以此表示对家乡的热爱。这起事件,事实很清楚,价值判断也不难,但事出新奇,成为时评家眼中的“热点题材”,因此时评家们趋之若鹜,写者诸多。就笔者理解,这种怪事,也只有受骂的份,谁知偏偏有时评者反其道而行之,写下《统一彩铃并无不可》之类的评论。 说实在的,作为编辑,我瞥一眼这种标题,就再也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因为我根本不相信他能够从这件一眼看穿的荒唐事中找到自圆的说法。 这已是一种潮流,无论某个新闻事件的事实再清楚、主流观点再明显,也有人爱唱反调,写出《不要误读……》、《……有何不可?》之类的文章。为什么要写这种文章?弄时评的人很清楚,就是许多报纸喜欢同时刊登正反双方的观点。在一片骂声中,要找骂得精彩的文字并不难,但要找到支持的文字恐怕就不易了,于是在正方观点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唱反调的文章反成了稀缺资源,因此大大提高了上稿率。这正迎合了某些只问上稿发表拿稿费,不理价值、正义者的需要。 这都是稿费闹的,在金钱面前,没有真理,没有正义,有奶便是娘。这种时评家,平日里似乎正义凛然,可一旦扯上了钱,就立马骨软,成为风吹竹,骑墙派。很难让人相信,这种缺钙的时评家能弄出好东西来,即使他的稿发得再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