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星期二

造假者的委屈是大学之耻

材料表述&#;“周宪教授连续多年担任本科班该门课程教学&#;以他为主导&#;进行了多方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事实&#;周宪教授并没有给本科生上过这门课&#;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给专科生上过这门课。 到学科&#;再到具体教授&#;已经在功利的教育与学术中&#;放弃了基本的底线&#;而统统按照利益原则行事——怎样做有助于获得学校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就怎样做&#;全然不顾基本的学术道德、学术准则——于是&#;造假是正常的、瞒天过海是正常的、包庇纵容是正常的、狼狈为奸是正常的&#;而反之&#;不造假是不正常的、检举揭发是不正常的、坚持正义也是不正常的。大学不应该有江湖之说&#;唯有至高的追求真理的使命。造假者觉得委屈&#;而且委屈得有道理&#;委屈得振振有辞&#;那是中国大学的耻辱&#;可叹的是&#;从大学校长到著名学者&#;都不以之为耻。不知道&#;“被委屈”的周教授&#;是不是还会“委屈”地在校长助理位置上继续干下去——他因造假事件失去升任副校长的机会——从国际惯例看&#;他和他背后的所有造假者&#;从教务部门、到学院&#;应该统统问责&#;而且&#;有关部门应该以此为鉴&#;对所有课题申报、评奖中的造假行为进行深入调查&#;这才能正本清原。董健老教授说的对&#;要迎合一个扭曲的规定&#;就不得不把自己给扭曲一下&#;这在高校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那么&#;如果我们认同这种局面&#;自甘扭曲&#;大学何时才不扭曲呢&#;何时大学才能正气抬头&#;让造假者、不端者没有那么多“委屈”呢?材料表述&#;周宪教授一直在给本科生上这门专业必修课&#;每周两节&#;并教过4届共215人。 到学科&#;再到具体教授&#;已经在功利的教育与学术中&#;放弃了基本的底线&#;而统统按照利益原则行事——怎样做有助于获得学校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就怎样做&#;全然不顾基本的学术道德、学术准则——于是&#;造假是正常的、瞒天过海是正常的、包庇纵容是正常的、狼狈为奸是正常的&#;而反之&#;不造假是不正常的、检举揭发是不正常的、坚持正义也是不正常的。大学不应该有江湖之说&#;唯有至高的追求真理的使命。造假者觉得委屈&#;而且委屈得有道理&#;委屈得振振有辞&#;那是中国大学的耻辱&#;可叹的是&#;从大学校长到著名学者&#;都不以之为耻。不知道&#;“被委屈”的周教授&#;是不是还会“委屈”地在校长助理位置上继续干下去——他因造假事件失去升任副校长的机会——从国际惯例看&#;他和他背后的所有造假者&#;从教务部门、到学院&#;应该统统问责&#;而且&#;有关部门应该以此为鉴&#;对所有课题申报、评奖中的造假行为进行深入调查&#;这才能正本清原。董健老教授说的对&#;要迎合一个扭曲的规定&#;就不得不把自己给扭曲一下&#;这在高校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那么&#;如果我们认同这种局面&#;自甘扭曲&#;大学何时才不扭曲呢&#;何时大学才能正气抬头&#;让造假者、不端者没有那么多“委屈”呢?事实&#;上述数据明显是“做”出来的。 材料表述&#;“周宪教授主持的《文学概论》本科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事实&#;这明显是一种嫁接&#;因为该荣誉是在胡有清教授主持下获得的。 中国青年报5月14日报道了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文学院教授周宪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造假风波。以上是从报道中&#;摘录的造假事实。材料表述&#;“周宪教授连续多年担任本科班该门课程教学&#;以他为主导&#;进行了多方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事实&#;周宪教授并没有给本科生上过这门课&#;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给专科生上过这门课。材料表述&#;周宪教授一直在给本科生上这门专业必修课&#;每周两节&#;并教过4届共215人。事实&#;上述数据明显是“做”出来的。材料表述&#;“周宪教授主持的《文学概论》本科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事实&#;这明显是一种嫁接&#;因为该荣誉是在胡有清教授主持下获得的。中国青年报5月14日报道了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文学院教授周宪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造假风波。以上是从报道中&#;摘录的造假事实。可以说&#;以上述事实认定周宪教授存有不端行为&#;被进而严肃问责&#;周宪教授一点也不冤。但在报道中&#;卷入造假风波的周教授&#;几乎成了“窦娥”&#;满肚子冤屈&#;而且&#;不仅一个人给他喊冤&#;很多人都觉得让他“委屈”了。委屈之一&#;周宪教授“没有动机”。报道称&#;周宪认为这个事情自己很冤&#;“整个过程都是学科和文学院决定的&#;从我个人来说&#;我已不需要靠国家精品课程来获得提升了。”南京大学接受采访的这位校领导也认为&#;周宪教授没有任何必要通过这个来得到什么东西&#;“不存在主观故意”。真是这样吗&#;如果此事不暴露&#;周宪教授会不会在自己今后的履历中&#;写上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荣誉呢&#;近年来&#;每遇学术造假&#;都有人祭出“动机论”&#;认为当事人没有作案动机&#;比如已经是院士&#;怎会在乎一篇论文呢&#;可有道是&#;富翁不等于就不可能是小偷&#;人赃俱获之后&#;还说我很有钱&#;我不在乎这点财物&#;但小偷的事实是抵赖不掉的。何况&#;周教授正被作为副校长候选人考察&#;谁能说精品课程不是砝码之一&#;去年&#;国家100名教学名师公布&#;有好事者统计发现其中有20名“校座”&#;按照周宪教授的话&#;既然已经是“校座”了&#;怎么还有这么多校座踊跃参评名师呢&#;为什么不让给第一线的教师呢&#;委屈之二&#;周宪教授是“为集体谋福利”&#;“代集体受过”。报道称&#;南京大学的数位知情人士也称&#;这个主持人的头衔并不能为周宪增加什么东西&#;但这门课程是南京大学文学院非常优秀的课程&#;文学院希望能把国家精品课程拿回来&#;这也涉及整个学科的荣誉 可以说&#;以上述事实认定周宪教授存有不端行为&#;被进而严肃问责&#;周宪教授一点也不冤。但在报道中&#;卷入造假风波的周教授&#;几乎成了“窦娥”&#;满肚子冤屈&#;而且&#;不仅一个人给他喊冤&#;很多人都觉得让他“委屈”了。 &#;“他们想借重周宪的声誉&#;没想到反而置他于尴尬境地。”这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敢情我国的精品课程&#;都是这样运作出来的&#;而且&#;从精品课程&#;还会让人联想到国家科技奖评选、重大课题申报立项&#;那些挂署名第一的校长、院士&#;也该是这样运作的吧&#;想问一下南京大学&#;这几年来有多少这样的运作&#;有多少荣誉的背后有见不得的勾当&#;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一所大学的问题&#;这牵涉以行政为主要力量进行评价的基本评价制度&#;只看关系&#;不看实绩&#;只看人&#;不看真实贡献。这才有运作、公关甚嚣尘上。委屈之三&#;周宪教授是受“制度之害”。这已成“样板”理由。报道描述了出具证明的戏剧性一幕——他们在准备申报材料的过程中才得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需要以校级精品课程(从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或省级精品课程(从教育部申报)作为基础。这门课程是从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的&#;需要校级精品课程证明。可“这个证明没有什么周折就开过来了。”据说&#;南京大学有这样的先例&#;课程主持人走了&#;可以变更&#;换成南京大学在职的老师&#;因此教务处就开了一个证明&#;盖了章&#;由他们传真给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这足可以作为传奇写进南大校史&#;告诉后人&#;原来历史是可以随便更改的。而既然学校都有这么公开的“潜规则”&#;那周教授也就不觉得随便修改材料&#;编造材料&#;是什么问题了。对于做材料&#;周教授这么精彩的概述&#;“我们专业做材料&#;基本是把大家所有的成果集中在一起&#;根据报项目的要求&#;把教师的东西有所取舍&#;有所调整&#;然后变成完整的团队材料。”因为这种做法形成了惯例&#;所以他更不会在乎文字的准确。以这样的“惯例”推想&#;有多少材料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委屈之四&#;周宪教授是因个人恩怨“被打击报复”。就连南京大学原副校长、周宪的恩师董健教授也称&#;“**等人不是为了维护学风&#;完全是为了泄私愤。一旦离开事件本身&#;想达到其他目的&#;就不会有底线。”我不知道董老先生说称的“底线”是什么&#;难道他们的举报不是针对的事实&#;又凭什么说他们不为了维护学风&#;而是为了泄私愤&#;难道只有把造假的事实包起来&#;不举报&#;就是为了维护学风&#;周教授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委屈”&#;其实正出在教育和学术没有对“底线”的坚守。今天的大学&#;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学校&#;从学院委屈之一&#;周宪教授“没有动机”。报道称&#;周宪认为这个事情自己很冤&#;“整个过程都是学科和文学院决定的&#;从我个人来说&#;我已不需要靠国家精品课程来获得提升了。”南京大学接受采访的这位校领导也认为&#;周宪教授没有任何必要通过这个来得到什么东西&#;“不存在主观故意”。真是这样吗&#;如果此事不暴露&#;周宪教授会不会在自己今后的履历中&#;写上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荣誉呢&#;近年来&#;每遇学术造假&#;都有人祭出“动机论”&#;认为当事人没有作案动机&#;比如已经是院士&#;怎会在乎一篇论文呢&#;可有道是&#;富翁不等于就不可能是小偷&#;人赃俱获之后&#;还说我很有钱&#;我不在乎这点财物&#;但小偷的事实是抵赖不掉的。何况&#;周教授正被作为副校长候选人考察&#;谁能说精品课程不是砝码之一&#;去年&#;国家100名教学名师公布&#;有好事者统计发现其中有20名“校座”&#;按照周宪教授的话&#;既然已经是“校座”了&#;怎么还有这么多校座踊跃参评名师呢&#;为什么不让给第一线的教师呢&#; 委屈之二&#;周宪教授是“为集体谋福利”&#;“代集体受过”。报道称&#;南京大学的数位知情人士也称&#;这个主持人的头衔并不能为周宪增加什么东西&#;但这门课程是南京大学文学院非常优秀的课程&#;文学院希望能把国家精品课程拿回来&#;这也涉及整个学科的荣誉&#;“他们想借重周宪的声誉&#;没想到反而置他于尴尬境地。”这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敢情我国的精品课程&#;都是这样运作出来的&#;而且&#;从精品课程&#;还会让人联想到国家科技奖评选、重大课题申报立项&#;那些挂署名第一的校长、院士&#;也该是这样运作的吧&#;想问一下南京大学&#;这几年来有多少这样的运作&#;有多少荣誉的背后有见不得的勾当&#;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一所大学的问题&#;这牵涉以行政为主要力量进行评价的基本评价制度&#;只看关系&#;不看实绩&#;只看人&#;不看真实贡献。这才有运作、公关甚嚣尘上。 委屈之三&#;周宪教授是受“制度之害”。这已成“样板”理由。报道描述了出具证明的戏剧性一幕——他们在准备申报材料的过程中才得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需要以校级精品课程(从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或省级精品课程(从教育部申报)作为基础。这门课程是从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的&#;需要校级精品课程证明。可“这个证明没有什么周折就开过来了。”据说&#;南京大学有这样的先例&#;课程主持人走了&#;可以变更&#;换成南京大学在职的老师&#;因此教务处就开了一个证明&#;盖了章&#;由他们传真给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这足可以作为传奇写进南大校史&#;告诉后人&#;原来历史是可以随便更改的。而既然学校都有这么公开的“潜规则”&#;那周教授也就不觉得随便修改材料&#;编造材料&#;是什么问题了。对于做材料&#;周教授这么精彩的概述&#;“我们专业做材料&#;基本是把大家所有的成果集中在一起&#;根据报项目的要求&#;把教师的东西有所取舍&#;有所调整&#;然后变成完整的团队材料。”因为这种做法形成了惯例&#;所以他更不会在乎文字的准确。以这样的“惯例”推想&#;有多少材料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委屈之四&#;周宪教授是因个人恩怨“被打击报复”。就连南京大学原副校长、周宪的恩师董健教授也称&#;“**等人不是为了维护学风&#;完全是为了泄私愤。一旦离开事件本身&#;想达到其他目的&#;就不会有底线。”我不知道董老先生说称的“底线”是什么&#;难道他们的举报不是针对的事实&#;又凭什么说他们不为了维护学风&#;而是为了泄私愤&#;难道只有把造假的事实包起来&#;不举报&#;就是为了维护学风&#; 周教授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委屈”&#;其实正出在教育和学术没有对“底线”的坚守。今天的大学&#;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学校&#;从学院到学科&#;再到具体教授&#;已经在功利的教育与学术中&#;放弃了基本的底线&#;而统统按照利益原则行事——怎样做有助于获得学校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就怎样做&#;全然不顾基本的学术道德、学术准则——于是&#;造假是正常的、瞒天过海是正常的、包庇纵容是正常的、狼狈为奸是正常的&#;而反之&#;不造假是不正常的、检举揭发是不正常的、坚持正义也是不正常的。材料表述&#;“周宪教授连续多年担任本科班该门课程教学&#;以他为主导&#;进行了多方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事实&#;周宪教授并没有给本科生上过这门课&#;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给专科生上过这门课。材料表述&#;周宪教授一直在给本科生上这门专业必修课&#;每周两节&#;并教过4届共215人。事实&#;上述数据明显是“做”出来的。材料表述&#;“周宪教授主持的《文学概论》本科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事实&#;这明显是一种嫁接&#;因为该荣誉是在胡有清教授主持下获得的。中国青年报5月14日报道了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文学院教授周宪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造假风波。以上是从报道中&#;摘录的造假事实。可以说&#;以上述事实认定周宪教授存有不端行为&#;被进而严肃问责&#;周宪教授一点也不冤。但在报道中&#;卷入造假风波的周教授&#;几乎成了“窦娥”&#;满肚子冤屈&#;而且&#;不仅一个人给他喊冤&#;很多人都觉得让他“委屈”了。委屈之一&#;周宪教授“没有动机”。报道称&#;周宪认为这个事情自己很冤&#;“整个过程都是学科和文学院决定的&#;从我个人来说&#;我已不需要靠国家精品课程来获得提升了。”南京大学接受采访的这位校领导也认为&#;周宪教授没有任何必要通过这个来得到什么东西&#;“不存在主观故意”。真是这样吗&#;如果此事不暴露&#;周宪教授会不会在自己今后的履历中&#;写上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荣誉呢&#;近年来&#;每遇学术造假&#;都有人祭出“动机论”&#;认为当事人没有作案动机&#;比如已经是院士&#;怎会在乎一篇论文呢&#;可有道是&#;富翁不等于就不可能是小偷&#;人赃俱获之后&#;还说我很有钱&#;我不在乎这点财物&#;但小偷的事实是抵赖不掉的。何况&#;周教授正被作为副校长候选人考察&#;谁能说精品课程不是砝码之一&#;去年&#;国家100名教学名师公布&#;有好事者统计发现其中有20名“校座”&#;按照周宪教授的话&#;既然已经是“校座”了&#;怎么还有这么多校座踊跃参评名师呢&#;为什么不让给第一线的教师呢&#;委屈之二&#;周宪教授是“为集体谋福利”&#;“代集体受过”。报道称&#;南京大学的数位知情人士也称&#;这个主持人的头衔并不能为周宪增加什么东西&#;但这门课程是南京大学文学院非常优秀的课程&#;文学院希望能把国家精品课程拿回来&#;这也涉及整个学科的荣誉 大学不应该有江湖之说&#;唯有至高的追求真理的使命。造假者觉得委屈&#;而且委屈得有道理&#;委屈得振振有辞&#;那是中国大学的耻辱&#;可叹的是&#;从大学校长到著名学者&#;都不以之为耻。不知道&#;“被委屈”的周教授&#;是不是还会“委屈”地在校长助理位置上继续干下去——他因造假事件失去升任副校长的机会——从国际惯例看&#;他和他背后的所有造假者&#;从教务部门、到学院&#;应该统统问责&#;而且&#;有关部门应该以此为鉴&#;对所有课题申报、评奖中的造假行为进行深入调查&#;这才能正本清原。董健老教授说的对&#;要迎合一个扭曲的规定&#;就不得不把自己给扭曲一下&#;这在高校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那么&#;如果我们认同这种局面&#;自甘扭曲&#;大学何时才不扭曲呢&#;何时大学才能正气抬头&#;让造假者、不端者没有那么多“委屈”呢?来源:()-造假者的委屈是大学之耻_bqxiong_新浪博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