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日星期日

中国股市真的崩溃了吗?

中国股市真的崩溃了吗?2008-3-19成都商报现代快报    A股市场大盘急跌七天,从最高的6124点到昨天收盘的3668点,大跌四成多。    这不是中国的创业板发生的现象,这是中国的主板市场正在上演的故事,因此这不局限于熊市或者牛市的问题,而是中国是否已经产生信用危机与市场危机的问题。这一景象所引发对政府救市的呼吁,其意义已经超出救市范围,而是关系到中国实体经济是否有一个平稳的融资渠道的战略高度。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坦言,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因为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美国次贷危机促使中国政府将金融市场与汇率改革的时间被迫提前,这就意味着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将发生一轮巨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对中国经济而言,更多的是机会而不是危机。    目前发生的事实是,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双重影响:一是美国信用导致信贷紧缩,美国政府与美联储无限量救市,这种紧缩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发生惊挛,导致全球范围的资产估值缩水。一旦信用危机稍有缓解,随之而来的将是因为美国政府无限救市所产生全球性恶性通胀,美元的信用进一步下降。美元是座冰山,通过此次次贷危机使我国走向大国所应有的内需与创新发展之路,走上人民币独立自主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是件好事,是解决人民币资产随美元惊挛的惟一途径;    二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全球进入新一轮并购高峰,市场转折期也是并购高峰期,是通过市场条件的转换将弱势企业淘汰出局的过程。不仅中国企业在加紧走出去,海外资金也在加紧在亚洲市场布局。海外资金在我国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能源领域、消费领域等所有行业都已经深入布局,并且继续通过H股操纵A股市场的股价;另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企业并购专业咨询调查公司Recof发表调查报告称,2007年,以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投资公司对日本企业发起的并购案超过了此前的全年最高纪录,日本国内的投资公司同期发起的并购案数量则与此前持平。    是的,亚洲,中国、日本、印度是下一轮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也是全球市场的避风港,不管次贷危机是否转变,这点不会改变。欧洲等国家必须为他们优厚的福利政策、低效的劳动效率付出代价。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亚洲在这场货币战争中稳操胜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将以国际金融格局的大改变作为休止符,美元下挫,加元等跟风,但日元与人民币仍是被看涨的两大货币,现在主权基金的势头压过西方的对冲基金,种种现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就大唱中国经济悲观论,显然是没有认清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    当此之际,政府有必要通过降低印花税等途径,坚决向市场证明自己维护资本市场明确预期的决心,同时通过降低税费与维护内外资税费的公平,表明维护实体经济的市场化的决心。有此二心,加上下述几重利好,中国资本市场不仅不会崩溃,只能说是面临长期牛市中的一个小挫折。    第一重利好,几次股指急跌时期大盘股的抢眼表现说明,中石油、万科等股票已经成为调控股指的有力工具,被赋予了一定的使命。第二重利好是公司业绩。预计今年一季报出台,金融与地产股的业绩将出乎预料地好,给市场以强大的信心,如果金融股表现企稳,资本市场也就不会定海神针关键时刻一根没有的窘境。一季度银行股的表现得益于一月银行信贷的报复性反弹,银行息差继续增长,事实上,如果央行进行不对称加息,对银行而言是一大利好,他们的息差收益将因此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的股市估值已经回到新兴市场的正常水平。根据万得资讯的数据,截至3月14日,全部A股2008年预测市盈率(整体法并剔除负值)水平为21.73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整体市盈率水平为21.27倍。目前估值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一级行业包括黑色金属(14.15倍)、化工(18.02倍)与金融服务(17.51倍),目前银行业的动态市盈率下降到20倍以下。    中国资本市场缺乏的是信心和公平,而不是实体经济的支撑。面对股改之后全民出资支持资本市场继续改革的盛况,难道有关决策层应该放任A股市场非理性下挫,而丧失在市场平稳期间改革市场与货币体制的良机吗? 注:此文是今天的想法加上昨天给和讯网的“每日观察”写成。中国股市正在经历黎明前的黑暗,投资者的惶恐,是让自己失去了下一轮上涨的机会。对A股心灰意冷者,可以远离股市。   申草来电,说我是个爱国者,确实,我没想过移民,不希望这个国家重蹈晚明以来的沉痛覆辙。我希望的是改良,看到更多的人在收入倍增活动中走向小康。   这个市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国外还在指责中国的汇率,路透指责货币政策不够从紧,完全是火上加油。因此把中国经济说得一团漆黑,而让国外资金和权贵资本到3000点以下抄底重新炒高,那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还是是中国改革的大倒退。   明天将继续写中国宏观经济的希望与问题。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