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1日星期日

应当检查的不仅是缺会者

奉节县的25名“一把手”,因找“替人”参加10月17日的重要会议,被责令在奉节县电视台消息中,将公开作检查,每人30秒。(见10月20日《重庆晚报》) 这委实“丢人”,由于缺了一次会而上电视面向全县国民公然检讨,要晓得他们可是在自家地盘里金口玉牙的“老板”。不外,奉节的处分还不算最绝的,昆明前未几有一位副局长只是在会议上打打盹儿,醒来就丢了乌纱,更“冤”。不论如何,会风是政风、政纪的一个标记,从严整肃是应当的。如果更深一层看会议缺席景象,应该检讨的就不仅仅是缺席者了。 为什么会议的缺席现象如斯重大?除了缺席者自身的起因外,诸多“会议病”亦难辞其咎。详细表示在: 规模扩展化。先看奉节的情形,这次开的是“全县重大名目暨乡镇‘10+1’工程建设大会”,请求80多个县级部门、30多个乡镇“一把手”加入。一个“工程建设大会”,全县党政机关简直倾巢而出,假如说建设、经贸等部分参加是畸形的,那么党史办、县志办、银监办、法制办、教导局……去凑什么热烈吗?这就是一个典范的“宁肯杀错,不可放过”的会议范围扩大化的标本。 规格就高化。固然现在的机关部署了诸多的副职,帮助正职分管不共事务,但一旦告诉开会,老是点名要正职参加,仿佛非“一把手”不足以显示会议的主要性。于是乎,许多单位“一把手”都成了张天翼笔下“到处参加会议到处讲话,任何问题都未解决且忙得连吃饭的工夫都不”的“华威先生”,巴不得本人有孙大圣“吹毛变猴”的本事。 内容空泛化。时下很多会议,听了即是没听,开了等于没开。开会无非就是领导念讲演,读文件,最好笑的是,台下早就人手一本。台上的还怕台下的看不懂内容,念得唇焦舌燥,汗流颊背,未听先知的听众岂能不昏昏欲睡?这样会议对听众来说,无异于“会议刑”。 试问奉节县引导,那80多个县级部门跟30个乡镇“一把手”有多少位长短去不可,又有多少位只是“会议花瓶”,当衬托?所以,在严正会纪,惩饬会风的同时,有关部门也有必要反思与改良,离别长期以来构成的会议依附,转变务实不求实的会风,尽可能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少讲话、讲短话。左右开弓,高低尽力,时下种种不良的会风才有可能得到根天性改观,鞭子只打缺席者的屁股是不够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