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自主招生:关键年需关键突破

2011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进入第9个年头&#;这也是关键之年。自主招生的未来走向如何&#;是赢得公众信任&#;减轻考生负担&#;还是进一步加剧公众的改革焦虑&#;增加学生的学业和考试负担&#;就看这一年中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是否有改革意识&#;能否对有关自主招生环节进行全新调整。如果自主招生继续现行模式——“自主招生资格考试+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即每所自主招生高校通过单独或联合考试、学校面试&#;先给符合条件的考生自主招生资格&#;再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参加高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将该校作为A志愿(或第一志愿)&#;考生高考分数必须达到学校承诺的录取条件&#;方可被录取&#;那么&#;无论自主招生怎么改革&#;都摆脱不了两个事实&#;其一&#;高校是利用这一政策“抢生源”&#;其二&#;高校举行的自主招生测试&#;不管是联考还是单独考试&#;都变身为“小高考”。这样的“自主招生”&#;除了增加公众的改革焦虑、考生的压力之外&#;对突围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与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说到底&#;现行自主招生&#;本质上是“伪自主招生”&#;没有学校的自主权&#;也没有学生的选择权。要让自主招生改革有积极意义&#;办法十分简单&#;就是打破集中录取&#;真正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扩大考生选择机会。具体的操作路径有二。其一&#;基于高考成绩的大学自主招生。这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办法&#;具体为&#;6月底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学校主动提出申请自主招生的分数门槛(不再是以前的按志愿、分数依次投档&#;学校的投档线是被动“投出来”的)&#;达到分数要求的学生可以自主申请多所大学(比如5—6所)&#;可同时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录取专业、提供奖学金等进行确认。这样的自主招生&#;首先通过统一高考&#;确保了基本的公平&#;其次&#;把统一高考的功能由选拔变为评价&#;是学校评价学生的材料之一&#;学校基于高考成绩&#;再结合中学学科成绩、中学综合表现和大学的面试考察&#;自主录取学生&#;充分体现学校的自主性&#;再次&#;每个学2011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进入第9个年头&#;这也是关键之年。自主招生的未来走向如何&#;是赢得公众信任&#;减轻考生负担&#;还是进一步加剧公众的改革焦虑&#;增加学生的学业和考试负担&#;就看这一年中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是否有改革意识&#;能否对有关自主招生环节进行全新调整。 如果自主招生继续现行模式——“自主招生资格考试+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即每所自主招生高校通过单独或联合考试、学校面试&#;先给符合条件的考生自主招生资格&#;再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参加高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将该校作为A志愿(或第一志愿)&#;考生高考分数必须达到学校承诺的录取条件&#;方可被录取&#;那么&#;无论自主招生怎么改革&#;都摆脱不了两个事实&#;其一&#;高校是利用这一政策“抢生源”&#;其二&#;高校举行的自主招生测试&#;不管是联考还是单独考试&#;都变身为“小高考”。这样的“自主招生”&#;除了增加公众的改革焦虑、考生的压力之外&#;对突围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与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从操作层面看&#;大家的担忧无非两方面。一是公平问题。学校自主设立分数门槛&#;入围面试的学生肯定远多于实际录取学生(比如2∶1)&#;这一过程会否有猫腻&#;二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必然出现确认报到比例低&#;大学录取任务不能一次完成的问题。这些担忧完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改革配套予以消除。这包括要求自主招生高校组成独立于行政部门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自主招生标准&#;监督自主招生过程&#;详尽公布自主招生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中学推荐资料、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以及面试考察的老师姓名&#;在自主招生阶段结束后再进行集中录取&#;未被录取的学生和未完成的高校招生计划&#;按原来的高考录取体系进行投档和录取。事实上&#;由于现在的自主招生名额只是学校招生总数的5%&#;所以上述试点大可放心进行&#;当自主招生成熟时可进一步扩大比例。另外&#;目前拿到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获得的其实是高考录取降分优惠(降低20—30分)&#;相比大学在高考后自主划定申请分数门槛&#;哪一个更具公平性呢&#;其二&#;基于联考成绩的大学自主招生。这就是在大学联考推出之后&#;高校结合联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以及大学面试&#;就可录取学生。这些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换句话说&#;5%的高校自主招生权&#;不再与集中录取嫁接。这一调整无疑是革命性的。如果该模式推行&#;将在统一高考之外培育由社会机构组织的考试&#;这一考试靠市场竞争(学校的认可与学生的选择)获得公信力&#;联考形式成熟后&#;甚至可一年举办多次&#;每次考试都可以作为申请大学自主招生的有效成绩。这样&#;我国的高考升学就将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系统&#;打破一考定终身。同样&#;对于这一模式&#;公众最大的担忧还是公平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大学完全自主招生&#;不只是大学的自主权&#;也是学生的说到底&#;现行自主招生&#;本质上是“伪自主招生”&#;没有学校的自主权&#;也没有学生的选择权。要让自主招生改革有积极意义&#;办法十分简单&#;就是打破集中录取&#;真正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扩大考生选择机会。具体的操作路径有二。 其一&#;基于高考成绩的大学自主招生。这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办法&#;具体为&#;6月底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学校主动提出申请自主招生的分数门槛(不再是以前的按志愿、分数依次投档&#;学校的投档线是被动“投出来”的)&#;达到分数要求的学生可以自主申请多所大学(比如5—6所)&#;可同时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录取专业、提供奖学金等进行确认。这样的自主招生&#;首先通过统一高考&#;确保了基本的公平&#;其次&#;把统一高考的功能由选拔变为评价&#;是学校评价学生的材料之一&#;学校基于高考成绩&#;再结合中学学科成绩、中学综合表现和大学的面试考察&#;自主录取学生&#;充分体现学校的自主性&#;再次&#;每个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从操作层面看&#;大家的担忧无非两方面。一是公平问题。学校自主设立分数门槛&#;入围面试的学生肯定远多于实际录取学生(比如2∶1)&#;这一过程会否有猫腻&#;二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必然出现确认报到比例低&#;大学录取任务不能一次完成的问题。这些担忧完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改革配套予以消除。这包括要求自主招生高校组成独立于行政部门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自主招生标准&#;监督自主招生过程&#;详尽公布自主招生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中学推荐资料、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以及面试考察的老师姓名&#;在自主招生阶段结束后再进行集中录取&#;未被录取的学生和未完成的高校招生计划&#;按原来的高考录取体系进行投档和录取。事实上&#;由于现在的自主招生名额只是学校招生总数的5%&#;所以上述试点大可放心进行&#;当自主招生成熟时可进一步扩大比例。另外&#;目前拿到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获得的其实是高考录取降分优惠(降低20—30分)&#;相比大学在高考后自主划定申请分数门槛&#;哪一个更具公平性呢&#;其二&#;基于联考成绩的大学自主招生。这就是在大学联考推出之后&#;高校结合联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以及大学面试&#;就可录取学生。这些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换句话说&#;5%的高校自主招生权&#;不再与集中录取嫁接。这一调整无疑是革命性的。如果该模式推行&#;将在统一高考之外培育由社会机构组织的考试&#;这一考试靠市场竞争(学校的认可与学生的选择)获得公信力&#;联考形式成熟后&#;甚至可一年举办多次&#;每次考试都可以作为申请大学自主招生的有效成绩。这样&#;我国的高考升学就将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系统&#;打破一考定终身。同样&#;对于这一模式&#;公众最大的担忧还是公平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大学完全自主招生&#;不只是大学的自主权&#;也是学生的 从操作层面看&#;大家的担忧无非两方面。一是公平问题。学校自主设立分数门槛&#;入围面试的学生肯定远多于实际录取学生(比如2∶1)&#;这一过程会否有猫腻&#;二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必然出现确认报到比例低&#;大学录取任务不能一次完成的问题。这些担忧完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改革配套予以消除。这包括要求自主招生高校组成独立于行政部门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自主招生标准&#;监督自主招生过程&#;详尽公布自主招生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中学推荐资料、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以及面试考察的老师姓名&#;在自主招生阶段结束后再进行集中录取&#;未被录取的学生和未完成的高校招生计划&#;按原来的高考录取体系进行投档和录取。 自主选择权。当选择大学的权利真正交到学生手中&#;我国高校还会像今天这般无视受教育者的权益吗&#;在美国大学中&#;正是由于有两项基本制度——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学生有权“以脚投票”选择大学&#;才使大学不敢不重视教育质量&#;再牛的教授&#;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必须上讲台为大学生上课。以上两条路径&#;实行起来并不难&#;只需政府部门放权给目前试点的80所高校即可。可以说&#;只要突破这一环&#;真正的自主招生就将在我国教育体系形成。但这也正是自主招生改革的最难之处——教育行政部门不愿放权。客观上说&#;这不仅仅是自主招生改革的难题&#;也是我国所有教育改革的难题。在笔者看来&#;政府部门放权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已经明确了政府必须放权。因此&#;2011年的自主招生改革走向&#;某种程度检验着我国教改的诚意&#;假如政府部门把5%自主权交给大学&#;让大学大胆尝试&#;这意味着动真格的教改&#;反之&#;教改则是雷声大、雨点小&#;变为换汤不换药的走过场和折腾。事实上&#;由于现在的自主招生名额只是学校招生总数的5%&#;所以上述试点大可放心进行&#;当自主招生成熟时可进一步扩大比例。另外&#;目前拿到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获得的其实是高考录取降分优惠(降低20—30分)&#;相比大学在高考后自主划定申请分数门槛&#;哪一个更具公平性呢&#; 其二&#;基于联考成绩的大学自主招生。这就是在大学联考推出之后&#;高校结合联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以及大学面试&#;就可录取学生。这些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换句话说&#;5%的高校自主招生权&#;不再与集中录取嫁接。这一调整无疑是革命性的。如果该模式推行&#;将在统一高考之外培育由社会机构组织的考试&#;这一考试靠市场竞争(学校的认可与学生的选择)获得公信力&#;联考形式成熟后&#;甚至可一年举办多次&#;每次考试都可以作为申请大学自主招生的有效成绩。这样&#;我国的高考升学就将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系统&#;打破一考定终身。 同样&#;对于这一模式&#;公众最大的担忧还是公平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大学完全自主招生&#;不只是大学的自主权&#;也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当选择大学的权利真正交到学生手中&#;我国高校还会像今天这般无视受教育者的权益吗&#;在美国大学中&#;正是由于有两项基本制度——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学生有权“以脚投票”选择大学&#;才使大学不敢不重视教育质量&#;再牛的教授&#;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必须上讲台为大学生上课。 自主选择权。当选择大学的权利真正交到学生手中&#;我国高校还会像今天这般无视受教育者的权益吗&#;在美国大学中&#;正是由于有两项基本制度——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学生有权“以脚投票”选择大学&#;才使大学不敢不重视教育质量&#;再牛的教授&#;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必须上讲台为大学生上课。以上两条路径&#;实行起来并不难&#;只需政府部门放权给目前试点的80所高校即可。可以说&#;只要突破这一环&#;真正的自主招生就将在我国教育体系形成。但这也正是自主招生改革的最难之处——教育行政部门不愿放权。客观上说&#;这不仅仅是自主招生改革的难题&#;也是我国所有教育改革的难题。在笔者看来&#;政府部门放权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已经明确了政府必须放权。因此&#;2011年的自主招生改革走向&#;某种程度检验着我国教改的诚意&#;假如政府部门把5%自主权交给大学&#;让大学大胆尝试&#;这意味着动真格的教改&#;反之&#;教改则是雷声大、雨点小&#;变为换汤不换药的走过场和折腾。以上两条路径&#;实行起来并不难&#;只需政府部门放权给目前试点的80所高校即可。可以说&#;只要突破这一环&#;真正的自主招生就将在我国教育体系形成。但这也正是自主招生改革的最难之处——教育行政部门不愿放权。客观上说&#;这不仅仅是自主招生改革的难题&#;也是我国所有教育改革的难题。在笔者看来&#;政府部门放权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已经明确了政府必须放权。因此&#;2011年的自主招生改革走向&#;某种程度检验着我国教改的诚意&#;假如政府部门把5%自主权交给大学&#;让大学大胆尝试&#;这意味着动真格的教改&#;反之&#;教改则是雷声大、雨点小&#;变为换汤不换药的走过场和折腾。来源:()-自主招生:关键年需关键突破_bqxiong_新浪博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