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

叶匡政:孔子为何哭了 !

  叶匡政:孔子为何哭了    (《南方周末》2007年3月29日,叶匡政专栏“非战国策”)  最近于丹《〈论语〉心得》说的人良多,细读了一遍此书,感到真像于丹自己说的,是对孔子思想的“俗气化浏览”。对这样一本经典古籍,任何情势的解读无疑都要坚持一个客观、公道的学术态度。我想,孔子看到这本书真的要哭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孔子的误读,培养了今日中国的酱缸文化。真的到彻底澄清孔子思想本相的时候了!孔子哭了!孔子早就应当哭了!因为我们的笨拙和无知,因为我们的误读,不仅让孔子和孔子思想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笑话,也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笑话: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快活的人。《论语》开篇强调“悦”“乐”“不愠”四字,给中国传统文化定下了快乐的基调。由此,中国文化便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差别开来。孔子是个懂得快乐精神的人,他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取瑟而歌”,爱好唱卡拉ok。孔子不仅不是一个刻板、无趣的老学究,他还为我们证实了这样的事实:快乐不仅是一种生涯幻想,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率真的人。他憎恨虚伪与伪善,他说:“把恼恨暗藏起来,名义上假装对人家友爱,我对这种行动觉得羞辱。”所以,他会对粗暴无礼的人大发其火,甚至着手打人,“用手杖击打别人的小腿”。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中国社会理想的奠基人。他期冀政治统领社会,学术统领政治;他盼望学术源于大众,不受政府钳制。周公是他理想中的政治首领,创立了西周礼制,孔子的幻想,就是复兴周公之道。梁启超说:“西方为法治,中国为礼治”。同为管理社会的方式,礼治、法治切实难分优劣。所以孔子认为:“以法令引导民众,用刑法规范社会,民众只求免于受罚,不会有任何道德义务。而以德行来引诱他们,用礼制来标准社会,民众便会感触到道德责任,心坎由于认同而归依。”家庭都有不同的治理办法,何况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度?我们管理国家的模式,近百年来都在向西方模拟、剽窃,这称得上古代中国的最大悲哀。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真正理解好政府的人。子贡问政时,孔子答复“一个好政府应该有充分的粮食、足够的军备、和民众对政府的信赖。”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先去哪个?”“武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答“那就舍去食粮吧。因为自古以来,人都有一逝世。然而,如果民众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不能成立。”孔子回答得多好!他还告诫后人:“国家有道,贫困与卑下是一种耻辱;但国家无道,富有与仕进都是令人耻辱的事件。”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动摇的革命者。他的思想,为中国迎来了一场彻底的社会和政治改革。他强调不以出生,而以德行和才干抉择从政者;他以为统治者不应为自己敛财跟攫权,而要想法给民众带来福利与幸福。在他的思想领导下,他逝世后的几个世纪内,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中国的大地上灭亡了。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完整的人道主义者。他崇尚的不是神道,不是君道,是完全的人性。他说的“仁”是人心的境界,两人为仁,仁者爱人。只有这样的礼乐之世,才会君臣有义、父子有恩、兄弟有序、夫妇有别、友人有信。“仁”成为中国方法的宗教。“殷人尚鬼”,到孔子时,他给中国人建了另一座教堂。这座教堂信的不是上帝圣灵,而是家族宗庙。在他的宗教信心中,谁都能做尧舜,人人可成佛陀。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最宽容的哲学家。他奢望每个人都反躬自省,他胆大妄为地不为后人制订任何呆板的规矩。他说的“道”,就是个人自己的主意,所以有君子之道和君子之道。他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他说“朝闻道夕可死也”。他盼望人们把求道、谋道、为道、行道作为本人所有运动的核心。他也妄想有一种大道,能成为所有个人与国家的生活方式,它包含了所有的德行、真挚、正义、慈祥和爱好。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最伟大的老师。在他眼中,贫贱者与富贵者永远同等,他只冀望弟子们聪明而勤恳。他从四个方面教导弟子:文献、举动、虔诚和信义。孔子的教育方式不是强迫,而是压服,他不在意对过错的处分,但强调对准确的嘉奖。他平易近人,不后辈老师那些恐怖的金科玉律。孔子虽然没能使弟子们得到世袭的权利,却奇妙地让他们领有了“君子”之名。从此,“君子”指的是饱学之人,而与贵族身份无关。孔子也称“正人”为“士”,让他们肩负了一种使命:宁肯自我就义,也要冲击强权,以大众的名义和好处主持国家。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中国的第一位布衣学者。中国尔后的学术,都以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为重要血脉。孔子学说的中心,就是人文精力,他不尚空言,他强调知行合一。他思想的精华,是学习如作甚人做事,即便“不识一字,亦可还我堂堂地做个人。”所以中国学术求会通,而西方学术求的是差异。如果本日学者只重学理,不求人格,永远也无奈领悟中国学术的深义。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晓得他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人士,他的思维推进了欧美民主的过程。17世纪始,耶稣传教士把孔子思惟带到欧洲,在欧洲的启蒙活动中,大批思想家、政治家按受了孔子的影响。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称赞孔子:“我聚精会神的读了他的这些著述,我从中吸取了精髓……”他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最值得人们尊重的时期,那就是人们服从孔子法令的时代。”赖克韦恩也写道:“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所以有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善良、博爱”观的源泉。通过法国的思想运动,孔子也影响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甚至想对比中国的科举制度,树立一种教育体系,作为美国的政治基石。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在现代中国只剩下一位真正继续者,这就是国父孙中山。孙先生素来都把孔子称为民主主义者。他声称:“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提倡者……孔子老是援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固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独裁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美他们的起因。”他还断言:“中国当先于欧洲和美洲多少千年就发展出了一种民主哲学……欧洲超过中国的,不在于政治哲学,而只在于物资文化……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迷信,而不是政治哲学。因为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还须要向中国学习。”孙先生是独一要把中国新政治和历史旧传统连根接脉的巨人。他把中国政治原有的测验、监察轨制,并入西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创建了他五权分立的政治思想。孙先生最巨大的处所,在于他对中国历史的懂得,在于他融合中西的政治抱负。国父孙中山的这种远见高见,将绵历百代。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嫌弃财产的人。所以他说:“吃粗粮,喝白水,曲臂而枕,我在其中依然很快乐。”所以他褒奖子路“衣着褴褛的夏布袍子,与穿着轻裘的人并肩而立,却没有涓滴的羞耻之感。”所以他称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哭了!因为咱们不知道中国与西方在历史与文化精神上有太多的不同,当初却拼命地在往统一条路上挤。以致中国文化传统,在全部中国大地上,已学绝道丧、气息奄奄。    渊源不同。钱穆先生总结过,中国文化源于农耕,凭仗的是天、地、雨水,这三者都不是人力可转变的,所以它的文化状态是静定、守旧,讲求“天人相应”“物我合一”,于是有“和合”“适应”“循分守已”之说;西方源于游牧文明,自给不足,向外扩大,因此它的文化是流动、进取,标榜“天人对峙”“物我对破”,于是有“自在”“独立”“自我”之说。中国人“安、足、静、定”的精神气质,遭受西方“富、强、动、进”文化攻势,势必莫衷一是,价值观势必沦丧。文化何谈提高,它只有连绵。    文字思维与文化精神不同。中国文字“简略表示庞杂,空灵象征详细”的精神,也就是中国文学与艺术的精神。中国文学是人世的,西方文学是社会的。社会只要关注“有”,而人间却要知“无”知“有”。所以中国文学重情不重事,西方文学重事不重情。西方艺术与中国也完全不同,西方艺术的核心是娱乐,而中国艺术的实质为礼乐,礼乐既为艺术,也是道义,更是人生。     孔子哭了!因为汉武帝之后,孔子学说就开端被滥用,甚至败坏到为专制统治辩解,这与真正的孔子全无关联。然而今天,中国人的历史观早已被捣成了一团糨糊,于是打倒“孔老二”的喊声至今不绝于耳。一个国家舍弃了历史,又怎会有文化可言?孔子的《年龄》,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命根子。历史变幻无穷,不过乎一个“治乱盛衰”。稍逢衰乱之世,就否认自己的老祖宗,这种民众与文化心态确切令人悲痛。千万不要忘却,留在我们今天记忆中的历史,大多都是对历史的曲解与错读。          孔子哭了!假如他的哭声,仍然不能唤醒我们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从新认知与评估,那我们下一个听到的,将会是昆裔对我们怨尤的哭声。与“振兴国学”或“中兴儒学”这样的口号比拟,在中国,复兴孔子纯朴而本真的思想,复兴原始儒学的真正精神,倒是我们可能做到的。这也是重建中国文化精神、民族信念与民众价值观的主要前途。         孔子哭了!他流下了所有中国人的眼泪!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