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陕西“华南虎”又跑到重庆?

近日,重庆高考民族成分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然而,截至6日晚,重庆市招办仍未公布31人造假名单。对于“有很多媒体要求公布违规学生名单”,重庆市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回答:“别管他们!”(见7月7日《成都商报》) 面对媒体记者,一句“别管他们”打发,李萍堪称“史上最牛的女处长”。用这种态度说话,想不被口水“淹”死真的很难。不过,骂过之后,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位女处长的苦衷,不公布造假名单是该市联合调查组作出的决定,李萍即使手上有这份名单,又怎么敢擅自交给记者呢? 造假事件、舆论介入、群情激愤、官方拒绝透露真实信息、社会穷追不舍……这不是不久前陕西“华南虎照”事件的套路么?莫非陕西周正龙的“华南虎”又跑到了重庆?虽然,重庆“造假门”仍迷雾重重,水很深,有关部门不敢公布真相,但在新闻媒体、公众的步步紧迫之下,能捂多久?可以肯定,“华南虎照”的下场就是将来“造假门”的下场。谓予不信,咱们可以赌一块钱! 原以为,一场拙劣的“华南虎事件”已经教会各级官员们如何对待舆论监督、对待信息公开了,可一到关键时刻,还是“掉链子”,还是用封锁信息制造愚民政策的老办法,企图以沉默与拖延,平息民愤,蒙混过关。面对公众质疑,政府没有沉默权。即使不从法的层面考察重庆有关方面的过失(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从利弊的角度,这么做也是极其愚蠢的。 要说“造假门”牵涉面广,知情者众,即使当地政府不愿意揭盖子,也极容易被无孔不入的记者、公众、网络打破缺口,揭露其真相要比“华南虎照”容易多了,真想不通为什么当地还要用“华南虎思维”。在当下,重庆方面采取沉默与拖延的政策,绝对是一个最不明智的选择——沉默与拖延,不但不能让事态平息下来,让官方轻松脱身,只会相反,一旦失去解决的最佳时机,越拖越不受官方控制,越拖越对官方越不利。任凭流言、民怨、民愤滋生、疯长,到了最后,便会“真相丢失”,官方信用荡然无存,说什么公众都不相信,甚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难道这种沉痛的教训还少吗?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事情发生了,就要面对,就要解决,你们不是经常把“事情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挂在嘴边吗?今天就要看你们的行动。当缩头乌龟,用鸵鸟政策,躲躲闪闪,躲得了初一,躲得了十五吗? 相关链接:/09/0707/04/5DJG1ASU0001124J.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