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亚欧峰会开幕,会期虽然只有两天,但是其象征意义和实际效应却不能低估。本届峰会,聚集了欧亚45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在规模档次上都破了纪录。 从政治意义上讲,这是北京“两奥”之后,北京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性峰会,北京的国际政治地位再次得到全球确认。不夸张地说,北京在政治上已经具备了“第二联合国”的地位。此外,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与会,修复了因达赖、奥运而走低的中德关系。更重要的是,具有鹰派之称的日本信任首相麻生太郎一改日本首相首访美国的惯例,利用亚欧峰会首访中国,凸显中日关系将延续福田时代“和”的主旋。 本届亚欧峰会的主旨是经济。在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东道主中国审时度势地调整了会议议题,将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列为首要议题。而这,也是亚欧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此前,以华尔街为风暴眼弥漫世界各地的金融风暴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亚欧作为美国之外的第三大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应该说,亚欧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给本届亚欧峰会增加了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协同合作联合行动的契机,也确保了本届亚欧峰会具有拯救亚欧经济的实际意义。亚欧经济安然渡过难关,美国经济就不会继续沉沦,全球经济复苏有望。 因此,“对话合作,互利共赢”已经成为与会者共同体认的共识。中国主席胡锦涛强调“中欧加强沟通应对金融危机”;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则认为“中欧关系是战略性、强有力、成熟的关系”;东盟秘书处秘书长素林则表示“会议的成功举办将对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热点问题起到重要作用”。亚欧峰会发表关于全球金融形势的联合声明认为,各国政府应体现远见和魄力,坚定、果断、负责、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领导人对通过共同努力克服危机充满信心。总之,本届亚欧峰会,欧亚大陆都热切期望达成拯救全球经济的北京新共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的亚欧伦敦峰会欧洲曾出台帮助亚洲的金融举措。这次北京峰会则充满了亚欧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的意味。这不仅体现了欧亚合作的新水平,也彰显亚洲实力的增强。尤其中国,10年的时间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外汇储备高达1.9万亿美元。在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形势恶化的情势下,中国采取多种举措激活国内市场,确保经济增长的势头。一方面,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一起,联合降息,发挥稳固资本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出台大规模减税政策,刺激中小企业活跃国内市场的生存能力和内贸能力。此外,就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缩减城乡差距,正和全国统一的流通市场,为繁荣国内经济,拓展国内市场化解结构性壁垒。过去30年,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市场为欧美日等主要国家提供了海量的贸易机会。如果巨大的中国中西部市场被激活被拓展,中国提振全球经济的引擎依然动力澎湃。 所以,此番亚洲峰会的新共识除了实现两大洲范围内协同救市的功能外,亚欧各国更对中国充满了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不认为中国是世界的救世主,但他认为“目前中国能自保,并由此成为亚洲经济区的一个稳定因素。”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出席亚欧峰会的核心内容就是邀请中国领导人,出席下月在华盛顿举行的环球金融峰会。他们期望中国担负更多的全球责任。不惟欧亚各国对华报以热望,白宫也表示,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问题上,中国将发挥“稳定者”的角色。美国《华尔街日报》则评论,中国经济放缓让全球经济感到“切肤之痛”,在极度深寒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情势下,中国打个喷嚏全球都感冒的时代已经来临。 尤值一提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布什政府启动的救市举措并不及时且不顺利,在救市效率、政策设计和启动救市基金方面远不如欧盟和中国。欧盟短期内就能启动2万亿救市资金和联合出台降息举措,中国更是迅捷出售,连续发出救市组合拳。中欧联合,有利于建构新的全球金融体系,改变美元一枝独秀的风险货币体制,提升欧元和人民币的地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