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十四大网友质问阎崇年!(上) 我怎么说,也比不上阎老伯的嘴。这不,前些日子,阎老伯说到康熙,对媒体下了一个断语“最近一千年,没人超过他”。真敢说呵!他的原话是:“我对他的总结是‘千年一帝’,我仔细算了,这最近一千年,还没有一个人超过他。谁能举出一个例子说,最近一千年有哪个皇帝超过他?那我就认输。”学者对媒体这么谈话,也算千年一人吧,差一点起誓打赌了。我想了良久,也没有闹清楚怎么个比法。如此为君王唱赞歌的人实在未几。原网址在此,不信的人可以去看:。康熙按下不表,还是说说袁崇焕。 我写一篇万字博文,也绝难谈清袁崇焕。我写上文的本意,只想说说一个学者面对历史的立场,不要那么相对,不要那么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此罢了。没想到网友反映剧烈。本想写一篇细谈袁崇焕的文字,哪知很多网友的跟贴已把这个问题说得比拟清楚了。跟贴太多,只挑了十四个人的。这都是匿名网友呵,绝对确当代山人,没什么欺世盗名之心。对此问题有困惑的人,释怀看吧!如再有迷惑,可直接看更多的跟贴。 既然有了这“三崇之乱”,就让网友们与阎崇年来一次学术论战吧!网友的观点已表白清晰,回不答复看阎老伯自己了。 简单地编纂了一下,为坚持跟贴原貌,错别字和标点均未作修改。一次贴不下,分两次贴,短一点、轻松一点的放在前面,长一点的放在后面。时光保存最后一贴时间。 我对明史没有研究。但凭我读过的明史方面的书,也可断定,袁崇焕绝非什么民族大好汉,最高地位也就是一个有功有过的凡人。民族英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宽大大众做作认定的,绝不是哪个学者标榜或塑造出来的,这该是常识了吧。《窃明》在此问题上能拔乱反正,功德无穷。第一大网友:论袁之该杀 我一本史书都不拿,就问你们:你委任我为东北军区司令,负责剿灭东北地区强盗团体,我要人你给人,要钱你给钱,不派人监视我,所有事宜我全权负责。我许可你5年就把强盗集团剿灭。好了,不久,我上任不到一年,我把东北另一个剿匪部队的司令毙了,没有走司法程序。好吧,估量你看在我5年灭匪的话上,不说我什么。但又未几,我上任一年多了吧,强盗孑然一身的杀向了北京,你紧迫任命我为首都卫戍司令,可以指挥所有听到命令回来救济的部队。我允许,不让匪徒凑近首都一步,但因为各种起因(不必查资料),强盗杀到了,一路上庶民被他们祸患惨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强盗丰产而回!你大怒,把我免职,杀,肉被愤怒的大众分了,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活该。我问我的粉丝,我岂非不活该吗?(2008-07-0314:22:00) 第二大网友:袁崇焕九个巨大的头衔 明末名臣,满清之友,有名热兵器学家袁督师(一炮腐烂数十里) 守城专家(毕生唯一沦陷是带领数万关宁铁骑在蓟门天险3公里间隔内让皇太极带着几万人用了一地利间偷越胜利,直袭京城) 善士(在北方天灾的情况下将军粮卖给了蒙满同胞,并吸引了大量蒙古灾民来辽,增进了蒙满兄弟的团结友好,辅助了他们一起到京叩谢我天朝崇祯陛下并赞助近百万汉族同胞搬家的回报活动,极大的促进了民族协调) 军事指挥家(深明攘外必先安内的准确性,为了统一辽西与数百里外的辽东军权,不惜割肉疗疮,先断粮,后杀帅,一统辽军号召,终与建奴大战于北京城下) 地舆学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毛文龙为魏阉在辽东不著名小岛上立生祠的人) 儒学家(在魏公公谢绝其为之立生祠的恳求后豁达大度,毫无牢骚,足见其气宇) 政治学家(在指挥平辽战事的同时,不忘研讨天朝北方地缘政治,并作出了朝鲜可弃,蒙古以满族同胞首级向我朝换饷的残酷做法不可取的贤明决定) 伟大的和平喜好者(在军事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对和平的寻求,面对皇太极万两黄金,十万白银,十万布匹的岁赐请求,仍动摇和平信心不摇动的信心足以感天动地) 预言家(先后作出了五年平辽,一言可退蛮等惊世预言) (2008-07-0321:53:11) 第三大网友:袁崇焕的问题还用辩吗? 所有史料都指证袁崇焕有罪。 第一类,明朝计六奇和陆人龙类的草根学者记录,袁崇焕是汉奸卖国贼。 第二类,明朝谈迁跟张岱类的精英派代表人,认为袁崇焕是大言无动误国,比不上秦桧。 第三类,明朝官方史书,这些书只记录历史事件和当事人的言论,不置评议。上面记录子大量袁崇焕是阉党的证据和袁崇焕私下谈和,擅杀毛帅,卖粮资敌,减弱蓟镇,蓟门纵敌,北京避战等大量可疑的事件。 第四类,袁崇焕的挚友门生故吏们如程本直和余大成,试图为袁翻案写的小说,且不说这些挺袁小说,刚出来就被当时正派的人士讥笑为:“为私乎?为公乎?”但是,就连这些挺袁的小说,都没有否上定的袁崇焕罪恶的详细犯法行为,只不过是通过狡辩,称袁是为了忠义做这些事来为袁开脱而也,如擅自谈和,他们称袁是敢于任事;擅杀毛帅,开脱成为国除“害”;卖粮资敌,开脱成俗结好早就成为伪后金军的束不的部;蓟门纵敌开脱成不警惕让敌人“潜越”了。也就是说,挺袁的这些人也不否定袁崇焕做过裁决的罪行的那些详细行为。 第五类,清修《明史》只管这本史书中已经把袁崇焕拔高了很多,但依然拿不出一点战绩来为袁装扮,并也在史书中仍是阐明了袁崇焕私自谈和和妄杀大清之恨毛文龙的罪行。 第六类,清蒙的一些杂档记载,记录了袁崇焕未经朝廷容许就派使者庆祝明朝并不承认的决裂政权后金皇太权的“登基”典礼的外交卖国行行,也记录了袁崇焕对后金又谈和又送金币,导致了蒙古部落以此为名,直接对到访的明朝使者表态,他们不支撑明朝了,也要参加后金。 可以说,除了梁启超金庸和阎崇年那些假造的故事,如什么老奴死于宁远,北京成九千破十万之外,所有,正式的史料中,袁崇焕都是汉奸卖国贼,起码属于失职重大害国分子。 北京袁祠修于乾隆年间,真实性无可考;佘家之事为梁启超在清末才考据出来,实在性无可证,又产生在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保满清与复中华争辩奋斗时代,借机捧清贬名的政治用意性太强。 金庸写出《袁崇焕评传》,但金庸祖先查继佐为满清第一个文字大狱《明史》案的出首举报人之一,对比金庸先生在北京的捧清报告,可托度难让人信任。 阎崇年谁都知道是满学会会长,好听点说是态度决议舆论,刺耳点说是屁股决定脑袋。(2008-07-0317:58:35) 第四大网友:袁崇焕该杀! 袁崇焕该杀!他死得一点也不冤,死得真正冤的,是被他擅杀的毛文龙! 1、《爝火录;卷二》“士英本姓李,系梧州府藤县人。与袁崇焕居同里,为北门街;生同年,为辛卯岁;同登己未榜进士。士英年五龄,为贵阳贩槟榔客马姓者螟蛉去;遂冒马姓,为贵阳人。此二人者,出生一处,同为误国之臣。固知浊世之奸邪与冶世之忠良,天皆有以命之,不与腐草朽木荣枯比类也。” 2.《明季北略》明.计六奇“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 3.《国榷》明.谈迁“建虏以(文龙)扼其背,甚忌之,阴通款崇焕,求杀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 4.“十六癸酉载金入秦贼拘银匠数百人,凡所掠金银,俱倾成大砖,以骡马骆驼驮往陕西。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每驮二锭,不用包裹。‘‘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轮回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也。”《明季北略》的作者根本不否认这种说法的真实性的…… 我可以肯定,毛文龙不死,后金入关的时间,最少要晚上五十年。惋惜的是,这样一位有才有略,眼力深远,不拘于物的统帅,却赶上一位嫉才妒能,独断独行的袁崇焕,被他用卑劣手腕暗害,将大明北边防线毁于一旦!很多人以为袁崇焕被剐时北京市民的表示是显明的愚民反响,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斯。以魏忠贤屈杀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时的残暴压迫局势下,仍多有市民为其鸣冤叫屈,同样被冤杀的大将熊廷弼也受到百姓歌唱赞赏,偏偏袁崇焕死时却被人生啖其肉,其中必有原因。事实是历史上对袁崇焕评价最高的,不是别人,恰是满清最高统帅努尔哈赤,是他一再对袁崇焕表示赞美,康熙更是下令为其建祠供奉,清史稿中对他也是诸多煲扬之词。视袁崇焕一生功劳,能数得上来的,也就是宁远大捷了。而在其之后,袁崇焕不但无功,反而是过错连连。 首先是错失良机。宁远大捷后,本是最好的反攻机会。当时努尔哈赤回到老家,曾唉叹若是此时明军率军进击,加上朝鲜,毛文龙部及周边军队,后金四周受敌,必会死得很惨。然而袁崇焕有识无胆,竟然白白放过这个大好时机,让努尔哈赤得以缓过一口吻来。历史上尽力哈赤便是在这个时候颂下数条法令:包含互市、释奴等等、为的就是生逝世存亡之际,已顾不得老祖宗的成法了。其次是擅杀毛文龙。这件事是袁崇焕终生中最大的错误,也是把他本身的大弱点缺少战略目光之处曝露无疑。毛文龙本不外是明朝的一个都司,镇守辽阳,被派去支援朝鲜,但是受到失败。难得的是此人有胆有略,岂但没有溃逃回国,反而就地招收流民和败兵,组织抵御。之后更赤手在皮岛建起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说他有胆,在“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盛名下,面对数万簇拥而来的满州骑兵,能沉着如此,比起刘勇敢那种只有蛮勇的将领真实 未审强过许多。有略,首在皮岛这依据地选得好,女真没有海军,皮岛虽然离海岸只有区区几里,仍旧是颠扑不破。其次,他能在没有声援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这样的根据地,从无到有,领有数万精兵,岛上居民超过十万,这种情形已经不是有胆有略四个字能够形容,更可以说是一代豪雄。 毛文龙的价值。袁崇焕战才是有的,只是固于偏见,不敢翻新,只知一昧猛攻。他在全部晚明的战略中,所起的作用与毛文龙相比,是远远不及的。毛文龙树立皮岛基地后,不断派兵深刻满清腹地袭扰,最远处打到满清的基本重地长白山,固然终极都被扑灭,但对满清起的威逼作用是宏大的。更在当地不服于满清统治的辽民中点起无数火花,各地起义暴动此起彼伏。更多有汉人在后金军凑集处投毒,连努尔哈赤都有几次险遭毒死。他这种做法,今天可以说是可怕主义,然而在战略上所起的作用之大,是决不容疏忽的。再加上皮岛所处地势优胜,与关宁守军,朝鲜成三角之势,每次满清欲深入中原腹地,毛文龙便自后出兵袭扰满清腹地,令其不得不回师救援。毛文龙最毒的,还在于这个人眼光十分厉害,看出满清与各个民族间存在的诸多矛盾,以及满清本身人少,不足以威慑四边的弱点。屡次派小股军队往东直入千里,沿路遇满人即杀无赦,遇其它民族则以大明名义示好。努尔合赤曾叹道:“有毛文龙在,某不得深入敌地,恐家中妇孺不宁也!自毁长城的袁崇焕。晚明辽东方向的三大支柱分辨是:袁崇焕的关宁军,毛文龙的东江镇,朝鲜军。在袁崇焕的一手操作下,变成了一根。先是崇桢年,努尔哈赤率大军征讨朝鲜,毛文龙和朝鲜先后向关宁求援。袁崇焕倒也没束之高阁,派了九千兵进至三岔河,筹备牵制清兵。然而等他的人马到了,朝鲜已经被打得投降了,速度之慢,难以设想。袁崇焕居然也不趁清军主力在朝期间,趁机进攻,也不帮助朝鲜反攻(当时朝鲜各地抵抗始终未断),竟然就此撤军。三大支柱失其一。进而袁崇焕借口毛文龙不听指挥,就地将他斩杀。三大支柱缺其二。努尔哈赤及后来的清朝皇帝无错误袁崇焕青眼有加,并非只是看中他的愚忠(比他忠的多得多了),更非看中他的将才(熊廷弼那班人比他只强不差),而是感谢他一手毁掉了明朝赖以生存的三个支柱,努尔哈赤才得以绕行千里,奇袭京师,进而灭掉了整个明朝。窃认为袁崇焕其人,才干是有的,但是也仅仅是战术上,让他引领一军,冲锋陷阵,会是陈庆之那样的不世名将。可是做为一个总督,方面军司令,总管对满州作战一事,他却不免缺了些策略眼光。以他屯兵十余万,年余间却无一次自动进攻,就连明知清军主力绕道进攻京师,他竟然也只是带着几万部队回去救援,却不知派支精锐直捣满清老巢,便可知此人实在是相似赵括个别只知兵书,不知机动应用之人。 从法律上来讲:一,他做为辽东方面的统帅,竟然让满清军队可以轻而易举地绕行千里,直逼京师,已是大大的失职,上了军事法庭也是一刀; 二。他回师救援倒还可略略补充差错,然而军不过数千,面对十几万的满洲兵,能有多少作为?莫说京城的百姓恼怒,崇桢也不会想到他寄以厚望的袁崇焕,给他带来的,竟是十几万的清兵兵临城下这是之前数十年没有发生的事。就凭以上这些,袁崇焕该死!北京的百姓不同情袁崇焕的,更谈不上爱戴。这不奇异。每年累赘要命的辽饷(堡垒战术是最耗钱的战术,辽饷九百万两,用在何处?)已经多少年了,赋税一增再增。袁崇焕拥甲68万,盔甲战具数百万,不能平边。反而让满洲人攻到北京城下。这就是北京百姓所看到的封疆大吏的政绩:除了一直要钱,就是避战。北京的百姓会同情他吗?一两个所谓的大捷和不断增添的赋税相比,那一个对百姓更有意思?在明的体系下,看不到袁崇焕的功绩,只有无能和被人攻打的口实。他的死,其实是咎由自取,崇桢并没有委屈他。(2008-07-0320:22:42) 第五大网友:袁崇焕毕竟有哪些战绩? 成名之战“宁弘远捷”,杀敌数百自损数万。因东江军打到永平,迫使努尔哈赤退军回援其次“宁锦大捷”,照样杀敌数百自损数万。因东江军打到辽阳,迫使后金退军回援就连袁崇焕自己都承认“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八,天启七年八月,辽东巡抚袁崇焕奏言。《两朝从信录》卷三十一,天启七年八月,辽东巡抚袁崇焕上言。) 然而袁崇焕后来是怎么凑合救命恩人的——把毛文龙杀了拿来做议和条款,导致多少个月后敌人打到首都。于是,他成为了乾隆钦定的“民族英雄” 至于努尔哈赤之死就更好笑了,自东江军打到永平迫使努尔哈赤退军回援算起,八个月后努尔哈赤才死。而且这个八月中,努尔哈赤亲征蒙古,无数人见到它活蹦乱跳;东江军多次奇袭后金重镇,导致努尔哈赤数次千里回援。为什么不说努尔哈赤是被东江军打死的 袁崇焕每年拿着国度400万两军饷,龟缩在辽西,除了这两场守城战外,未打过一战。毛文龙每年拿20万两军饷,光复辽南,多次打到辽阳、建州城下。谁在一线奋战?谁功绩更大? 在袁上台之前,朝鲜蒙古都站在明朝一边,迫使后金疲于奔命。袁上台后不久,就停了蒙古人拿金军首级换赏银的交易。后来后金进攻朝鲜蒙古,朝廷命袁出兵牵制,袁拒不出战,反而暗里与后金书信亲密。最后朝鲜被打服,蒙古各部被收编。于是后金直接穿过蓟辽督师袁崇焕所驻守的蓟州,打到北京城。 袁崇焕被凌迟的罪名在《崇祯长编》里记载得很具体:“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行。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眷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元勋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卷三十七,崇祯三年八月癸亥,汪楫本) 每条大罪都证据确实,这是明清双方史料都记载的清明白楚的事。(2008-07-0316:57:57) 第六大网友:质疑反间计 所谓中了“反间计”,这里我不探讨他的虚实,只谈其是否有必要。 袁与后金议和的书信,这里不论是袁给后金还是后金给袁的,反正是有一封谈到了要斩毛文龙,而后来果然发生了袁自身没权,又没有受权的情况下,矫制杀了毛的事件。 请问,后金要想杀袁或至少让袁被罢用,只有后金把这封议和书信内容公然出去,还用施任何反间计吗?这个可比反间计管用多了,即便皇帝还信赖袁,那么最好的成果也是肯定要被罢免的。 为何要用反间计害督师乎?有督师,方有我大清。此乃先有鸡,后有蛋之理,后来学者切莫搞混其中情理。我大清草创,百废待兴。旗丁缺甲少奴,自有督师岁费三百万军饷成关宁军而送之;天公不作美,我大清遭灾,自有督师开边关通商而济之以米,督师之恩,不啻于再造;毛师制肘,而督师除之,毛麾下诸将皆畏我大清之威而降之。督师者,我大清之生间是也。不久,督师为敌酋崇祯所害,而我大清不久亦有天下。思督师之功,而无有可报之处,乃佯称督师反间之死,为其死后曝大名也。亦是我大清于功臣善始善终之也。(2008-07-0322:08:18) 第七大网友:袁崇焕是秦桧二世 有人说,袁崇焕下狱后关宁军哗变,祖大寿投敌,解释袁大人冤枉,受到士兵推戴,我觉得很受启示. 岳飞下狱,举国高低上书鸣冤,但是部队没有投敌,他手下大将有的被贬斥,有的被正法,但没据说有人投敌.他死后,人们自发悼念他,造了秦侩的跪像,之后宋孝宗为其平反. 袁崇焕下狱,关宁军立即哗变,祖大寿破山海关而出,袁崇焕死时,万人空巷盛况空前,大概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夸耀为能事。之后还是骂声一片,清朝乾隆大帝为袁崇焕平反. 岳飞泉下有知,晓得有人把本人与袁崇焕等量齐观,不知是何感触? 依照某些人的逻辑,岳飞部下没有人投敌,部队也没有造反,是不是说岳武穆比袁大帅要不得军心多了? 金人想杀岳飞,杀不了,秦侩帮了手 满清想杀毛文龙,杀不了,袁崇焕帮了手相比秦桧,袁崇焕还是差得远了. 宋金之和,是双方各自残主战派. 袁崇焕杀毛文龙,假如能换来后金杀多尔衮鳖拜的话,那还委曲能跟秦桧杀岳比拟. 另外,秦桧杀岳飞是赵构授意 袁杀毛文龙却是矫诏. 秦桧比袁崇焕,秦桧是壤的话,袁崇焕则是地狱了.他们是地壤-地狱之别.(跟天地之别差不多,只不过天壤之别一词太抬举他俩了) (2008-07-0322:13:03)第八大网友:毛、袁在同一页史书上的记载 《大明熹宗实录》关于毛文龙和袁崇焕在统一页上的有趣记载 原来几千页的《大明熹宗实录》我也没精神去翻,只是百度袁崇焕吧有一个叫“玄一无相”的满遗,从亲满学者陈生玺教学的文章中,找出一段捏造的诬蔑毛帅的文字,硬说是《熹宗实录》上的,以此来污蔑毛帅,我回家仔细浏览《熹宗实录》,并没有找到那段文字,却找到了一些满遗们不愿望看到的东西。 《大明熹宗实录》卷三十八天启七年四月第4022页上,记载著“毛镇援丽截奴,三战三捷,已困奴与银杏江矣”,并对毛文龙作出了很高的评估,是“力遏狂锋之毛文龙”,这是对毛文龙在丁卯之役表现的评价。 丁卯战斗的历史背景:当时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等多位旗主、贝勒率八万满军大举侵朝,一度占据铁山,杀戮了毛文龙100多口族人,毛文龙不顾满军势大,决然率军反攻,五战连捷,破碎了满军占领朝鲜的打算,收复铁山、瓶山、昌城、宣州等大片国土,史称“瓶山大捷”,《熹宗实录》第4022页的记载,就是对于此战的,当时战争还没停止,所以称“三战三捷,困奴与银杏江”。 同时在这一页上,还有一则有趣的记载是关于袁崇焕的,当毛文龙在火线与满军浴血奋战的时候,袁崇焕在做什么呢?本来是“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与宁远建祠”,哈哈,这可是白纸黑字,赖不掉的。 丁卯之役,满军派出八万雄师,可见其对东江镇的器重水平。当时朝廷严令袁崇焕援助,袁崇焕都找各种借口不去,派9000人到三岔河做了做样子。若非毛帅浴血奋战,朝鲜已非为大明所属,而袁崇焕这时候忙着写文章歌颂魏忠贤并申请在宁远给魏修生祠堂,这种对照着实是太赫然了。 值得一提的是,袁崇焕后来杀毛文龙的十二大罪状,其中有两条: 一是所谓“铁山之败,丧军无算,掩败为功”,铁山之役,也就是丁卯之役;二是所谓“拜魏忠贤为父,塑冕旒像于岛中”,对照大明信史《熹宗实录》本页的记录,这两大莫须有的“罪名”还真值得讥讽阿。 毛帅和袁崇焕,很偶合的呈现在一页史书上,留下了光荣和无耻两种不同的记载,在阎崇年等人不断改动历史,吹嘘袁崇焕的今天,读到这些记录,切实是悲喜交集,感叹万千啊。(2008-07-0322:26:33) 第九大网友:袁崇焕能获诺贝尔和平奖 现在,很多人把袁崇焕与岳飞并题,称他们都是“民族英雄”。此论大缪! 岳飞力战,不断挑起金宋矛盾,禁止大金同一中国,妨害民族融合。如此典范的分裂罪行,应人人得而诛之!现在将他定为“抗金英雄”,已经算给他体面了。 而且袁崇焕呢,早就摈弃了过期的封建愚忠。不为一家一姓,不为狭窄的一国一民,而为人类大同,一生致力于排遣民族抵触。 天启六年正月宁远大战,袁崇焕不顾高第的撤退令,执意不将觉华岛上的大量粮食、物质、辎重、船只撤往后方平安地区。反而四门紧闭,不动如山。后金围攻宁远数日不下,只好抢掠邻近的觉华岛。而且据说努尔哈赤在此被大炮击中,气息奄奄。从努尔哈赤随后的亲征蒙古、八个月后才死来看,袁崇焕的大炮起到了相称大的作用。读史至此,如此国家栋梁,宁我无比向往。可惜后金因毛文龙剽窃永宁而匆促撤退,在宁远外只围攻了几天,要不然袁崇焕一定能轰死努尔哈赤。最后在后金撤退之时,满桂不顾袁崇焕禁令、不顾国际人性主义关心,断然出城袭击挪动缓慢来不迭退却的辎重部队,斩首两百,伪明号称“宁远大捷”。这无疑加深了满汉矛盾,不利于民族融会。 在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心有不安,深叹这样没意义的战斗没必要打下去了。于是差遣喇嘛吊信努尔哈赤,想与后金议和。 可惜大阉贼魏忠贤听闻袁崇焕议和后,不顾袁崇焕之前为他建祠,向上谗言,使得袁崇焕罢官,失去了一次调停民族矛盾的机遇。 可气袁崇焕不死于清兵之手,这种蠢才早死了省得翻案,去当英雄,别再让人恶心。 袁崇焕被免职后,盘州、海州连连被东江军攻下,东江基础已经把持了辽南地域,明朝开端考虑东江镇的移镇盖州的问题。从此民族矛盾不可整理,后金对毛文龙刻骨仇恨。 幸好此时崇祯帝登极,剪除魏忠贤,被魏忠贤压迫的官员们纷纭复职。而袁崇焕用“五年平辽”赢得了皇帝青眼,授予蓟辽督师的重职。 袁督师每年拿着四百万两银饷,是明末朝廷的七成税收。可袁督师没有主动出击一次,没有主动挑起民族矛盾。而是卖粮给后金盟友科尔沁蒙古,济困解危,以表诚意。而后金表现,他们与毛文龙的东江军有唇齿相依之仇。若毛在一天,民族矛盾不会解决。于是袁督师禁海断绝东江军粮道,随后以“十二斩罪”杀掉毛文龙。 毛死后民族矛盾得到了缓解,皇太极为了表示“能战方能和”,打破喜峰口入关。而袁督师踊跃配合,以前就把蓟镇精兵派去宁锦了,此时更让赵率教率领三五千人去验证满蒙联军的实力。同时把勤王部队悉数遣回,使得后金坦然潜行蓟州,直达北京城下,皇帝面前。 为了防止误解,袁督师星夜回援,六天从蓟州走到京师,只比远在山西的满桂晚了一天。袁督师试图说明误会,“携潜喇嘛”、“坚请入城”,可崇祯不许。几天后满桂被关宁溃军的流矢击中,被袁的政敌应用,导致袁督师入狱。八个月后,袁督师因“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兵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驱散,又携潜喇嘛,坚请入城”这些国际主义行动惨遭磔刑,愚民们生啖其肉! 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把伪明那些凌辱袁督师的资料统统列入禁书名单,这才替袁督师平反。 呜呼!袁督师早生了三百年,如果是古代,必定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2008-07-0322:51:25) 第十大网友:袁崇焕是清朝包装推出的“大英雄” 倒不是要借金庸先生当垫脚石用,金庸著《碧血剑》时正忙于码字赚钱,没功夫仔细研究史料,而是直接把清编《明史》“拿来主义”,可以懂得,也无可非议;而《窃明》的材料根据多来自《满文老档》、《明熹宗实录》、《清太宗实录》、《满洲实录》、蒋良骐《东华录》、王先谦《东华录》、《八旗通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朝开国方略》、《清史稿》等。乾隆要收服汉民之心,用袁崇焕凸明显朝之腐败,对袁进行丑化、包装难能可贵,但把清朝所有史料都给改改,就不会认为有那个必要了。 袁崇焕是明末被北京民众生啖其肉的“汉奸”?还是清朝包装推出的“大豪杰”? 细心看了遍《袁崇焕评传》,实在文内自圆其说的处所就已很多。 一、努尔哈赤之死 努尔哈赤之死是袁崇焕的重要功绩。 但现在已经有良多人进行了论证,努尔哈赤绝不是被袁崇焕宁远之战的大炮轰伤了,也不是此战溃退后郁郁而终。《阅化堂笔记》记载,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拣披甲”,四月,他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畜生”。之后确切到温泉休养过,后逝世。但请留神到,努尔哈赤这年68岁,在久经战乱的年代,这个年事不小啦,何况这个强盗头子是个《三国演义》迷,常常兵行险招、餐风露宿的,就是没个风湿、椎间盘凸起的,大限也该到了。 宁远之战,本不是袁崇焕的成名战。袁紧闭宁远城门,斩首二百余级还可能是努尔哈赤撤兵时,手下的大将满桂带家丁出人意料地猎杀所得;当时辽东经略高第搞坚壁清野,独一值得抢的,除了宁远城,就剩下囤积大量物资的觉华岛,“守兵七千被杀”,物资丧失了个清洁(焚毁?笑话,四周压根不明军要挟,后金军穷得揭不开锅,会舍得烧?)。努尔哈赤抢掠的目标到达了,大约感到打宁远得不偿失,就退兵了。尔后袁崇焕得到升迁,但不是因战功,而是因拒绝高第的退却令,有敢战的勇气。8个月后努尔哈赤死去,才有人往袁崇焕身上攀功,说什么受了炮伤。至于说努尔哈赤惨败于袁崇焕之手而郁郁而终,更是胡扯。真的惨败了,那么首领为何就那么点。至于说建奴以抢回同伴尸体为荣,才导致首级数目少,将在后面说到。 二、宁锦大捷 袁崇焕的成名战,该算的上是1627年的宁锦大捷了。请看宁锦大捷袁崇焕的奏章: 袁崇焕奏称:皇太极采取人海战术,靠人命填下了大凌河、小凌河、杏山、塔山、松山、连山等关外十七座城池,但明军杀敌甚众!惜败,所以没有首级。袁崇焕奏称:关宁铁骑和后金军野战大战三场、小战七十二场,仗仗皆胜!不过因为建奴以把同伴尸体从战场上抢回去为荣,所以明军没有一颗首级地斩获。袁崇焕奏称:关宁铁骑携大败建奴之余勇,乘胜进入锦州堡、宁远堡、大福堡坚守,并成功守住了这三座城堡!不过由于后金军爱好把尸体拖回去焚烧,所以没有首级斩获。袁崇焕奏称:他用火海战术抗衡皇太极的人海战术,比方锦州就持续炮击后金军长达二十四天之久,每天被关宁铁骑毙伤的后金官兵就算不过万也有数千之众。袁崇焕称:战斗最激烈的一天,明军炮毙后金军四千人!重伤垂毙者逾万!皇太极只带了一万战兵(外加几万辅兵、小车队)来和袁崇焕的七万关宁铁骑对垒,当然经不起大小七十余战、战战皆败。而且天天被炮毙几千人、连毙二十四天了,所当前金军就此退兵。 史实应当是皇太极打下十七座城、抢了大批物资就该笑开怀了,所谓的军功完整是袁崇焕妙笔生花,闭门不出就等着后金军撤兵。试想,当时辽东受小冰河灾祸长达70年,后金军完全是穷得不行才在打、杀、抢中强大起来,其时满族人口不过几十万,人丁天然主要,但死人就没那么要紧了,还要冒死抢回尸体。就是大清朝时也没见有抢回尸体的光彩传统。 当时还有另一个对后金作战的主方向,即东江镇。其总兵官是毛文龙,1621年在后金迅猛突起的时候,“侦得镇江城中充实,……率二百二十余人夜袭镇江,……镇江大捷以后,全辽震动,宽甸、汤站、险山等城堡接踵归降毛文龙,一时间‘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后来起起落落,败了再战,简直以一人之力首创了东江根据地。此后多次与蒙古部落、宁远明军一唱一和,后金军去进攻别人了,他就乘机出击,搅努尔哈赤的老窝;后金军回军了,他就疾速撤回,扼险坚守,游击战术打得炉火纯青,在一穷二白的前提下,先后斩杀后金军首级千余,但从来没说过因后金军“以抢回错误尸体为荣”而得首级太少。 三、与后金议和 公平来讲,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倒不能说他通敌。彼时明朝政经凋敝,主昏臣庸,辽东消耗大量军饷,而官吏又大肆贪污剥削,横征暴敛压得民不聊生,农夫起义此起彼伏。议和可以临时弛缓朝政局面,究竟有金元之败走,当时即使皇太极也没信念就能吃下偌大个明朝;而上上下下都认为辽东只是个芥藓之疾,休养几年,明朝会壮大得更多。但明朝有鉴于宋朝“澶渊之盟”的苦果,立朝之时就破下了绝不与鞑子议和的国策,甚至遭逢“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都被蒙古掳了去,也毫不议和;而且议和也会严峻打击当时还与明朝交好的蒙古诸部(除科尔沁蒙古)和朝鲜。试想,对大明烧杀抢掠、攻城略地后还能讲和,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干;明朝又如此孱弱,游牧民族必然会浑水摸鱼,狼烟四起。事实上明与后金有过几回议和,虽未成功,却大大地伤了多次帮忙牵制、敢于和后金作战的蒙古诸部和朝鲜的心。 四、擅杀大将毛文龙 袁崇焕的宁锦大捷的奏章写的再好,还是被以消极守旧的理由免了职。幸好,天启帝死,崇祯帝即位了。袁又一次得到了被赏识的机会。这次袁终于放了卫星,宣称“五年平辽”,得到了治理辽东全境的无上的财权、人权。 袁其实深知靠整兵训武是打不了后金的,但大话既讲,总要想个措施。议和是个方法,但朝廷确定不接收,与后金有情天孽海的东江镇总兵官、一品武将毛文龙也不会批准。毛文龙一家300余口惨死了努尔哈赤手中,终生都投在与后金军的战斗事业中。不过皇太极素来不会把盼望寄托在议和上,他要确保对自己有利,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砝码,要袁杀了毛文龙。 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造用和对其腹地的威胁都极大,以至于熊廷弼、孙承宗都曾给予东江镇和毛帅高度的评价。1624年到1627年毛文龙曾五次兵袭后金,给满洲人造成了一定的军事压力。有毛文龙在,后金方面就不得不随时防备他的偷袭,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有毛文龙的士兵钻出来,给后金军来一下子。毛文龙在暗处,而满洲人却在明处;毛文龙可以随时主动地筛选骚扰袭击满洲人的地点时间,而满洲人是明知毛文龙就在那个皮岛上,却因为没有水军而无可奈何。只是毛不肯或说不会附和腐朽的官僚系统,得到的军饷和朝廷物资少得可怜,设备和战役力绝对较弱。又因比后金军还穷,后金军始终不愿花大力量应付东江军,怕得失相当。 这样的事件袁崇焕干起来就简略了,碉堡从内部老是轻易攻破。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袁崇焕矫诏将毛文龙斩于双岛。此后东江镇群龙无首,遂不成气象,再起不到牵制后金的作用了。毛文龙背靠朝鲜作战,还起着联系朝鲜独特抗击清军的作用。只要毛文龙在,朝鲜就敢于抗击后金。毛文龙一死,朝鲜即时投降了后金,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 毛文龙作为一品武将,被袁如此轻杀,还直接寒了天下士卒的心。本来明朝为避免武人权重叛乱,已经把文人的位置(后期太监监军,权利也很大)提到足够高的地位。但即便明朝皇帝要杀一个功劳武将,也要找够借口、走够程序才着手。现在简单了,文臣不愉快了就可以给你按个罪名再杀你,哪个武将还居心杀敌。 五、五年平辽平到北京城 当初该斟酌议和中的朝廷必定不接受的问题了。 能不能让后金在皇帝和百官眼前展现一下武力,让他们转换下思路呢?于是就有了1629年12月底后金军打到了北京城下的“己巳之变”。或者袁和皇太极达成了协定,或者彼此间心领神会。只有这样才干解释袁崇焕后来的做法。 首先,袁,或者说朝廷履行了毛病的少数民族政策,春天开马市用食粮救援了蒙古哈喇慎部,而这个蒙古部落冬天就给皇太极引路去打北京城。很难说接济蒙古哈喇慎部的粮食有多少到了后金的嘴里。 而后,1629年11月中下旬,没有了东江镇威胁的皇太极率十万清兵(大量的还是辅兵,小车队,是来拉货色的)绕道蒙古,12月11日冲破长城喜峰口,攻陷遵化。京师震撼而解严,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正在山海关四周的袁崇焕部,于12月24日在后金部队抵达之前两天赶到蓟州。袁崇焕本应未来犯之敌拦阻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开展决战,以确保京城保险。天子也给流泪袁崇焕组织各支勤王军的权力以便利行事。 但袁崇焕的作为匪夷所思。他将赶到的各路军队安排到其他防线,率关宁军坐守蓟州,并向皇帝许诺“必不令敌越蓟西”。但皇太极在没有受到任何阻挡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天险蓟门关,兵逼北京。袁崇焕在发明被后金军超出防线后也并未对后金军进行追袭,而是经另一条途径赶到北京。六天后,于12月30日晚袁崇焕到达北京广渠门外,此时后金部队已经达到北京城外4天,烧杀抢掠无数。 即便不管袁的少数民族政策,不考虑袁在后金军绕道攻来的渎职;仅念叨蓟州之失就够了。蓟州总兵刘策先期赶到,指挥5000真定军在城外可供通行的1000米宽的要隘处扎下了营寨,把后金军地主力堵了两天,不出意外的话再堵些日子都没问题。但袁崇焕一到蓟州,把刘策的兵调去保卫无关大局的密山水库了,来援的其余部队也打发走了;然后2万关宁铁骑接防,却离了营寨退回城里,一天后后金军就“潜越”了。军事程度上几乎直追赵括。 此后就更是笑话了,袁带关宁铁骑奔回北京城后,就剩了9000兵了,一仗未打还要入城修整,没未遂后与后金军作战,耗费大半辽饷打造的所谓精骑一触即溃。满桂带的兵一路骚扰攻击后金军主力,在北京城外还敢于同后金军拼杀,溃败后靠向关宁军还遭到友军箭射。 “五年平辽”的大口血未干边,第二年后金军就打到了北京城下。面对崇祯的责问,袁崇焕“不能答”。这样的袁崇焕,换了哪个皇帝能不把他革职下狱。而且还关了半年才杀,怎么也不能说像曹操杀水军都督蔡瑁那样一时激愤,中了反间计。 (2008-07-0321:24:5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