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

一呼万应的精神内核:用简单的坚持破解复杂的困境

一呼万应的精神内核:用简单的坚持破解复杂的困境2009年11月01日星期日20:05    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张杰可以一呼万应?     在张杰之前,芒果从没想过要搞一呼万应,多数是在几千人的层面上咋咋呼呼。     在张杰之后,芒果必须搞一呼万应,否则后面的艺人就太逊了。     那可是在横店,是一个常驻人口才8万的地方。      这筹码已经堆上去了,后面的艺人可得好好努力,当然如果改去繁华城市里搞一呼,呼多少都不成问题的,嘿嘿。      那么凭什么张杰一来就得一呼万应?我只能推测这是因为芒果给张杰的定位是与众不同的。    那他又为什么得到这样的期许和定位呢?我并不是从结果去评价张杰一呼万应的实力;而是想弄明白,凭什么芒果认为张杰应该一呼万应。      一呼万应的节目制作人可不是张杰粉丝。他?她可不会头脑发热地认为张杰对陌生人的号召力等于对天体的号召力吧。      那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想到今天下午看《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句诛心的话。      话说,这本书可是去年张杰推荐的,说他平时爱看的书啊。张杰的推荐理由是:【其实这是我最近在看的书,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虽然里面说的都是历史上的事,但是讲的很多道理是古今通用的,里面提到了很多原则,很适合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这样的书我就觉得很好,既能让大家了解历史,又能帮助你学会一些比较好的办法,用以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上的人际问题,读了之后会觉得收获很大。】        为他的这个访谈,我当时写了一篇文,叫做《一本书,一张碟,一部戏——触摸张杰的脉搏》()可是这本书太过鸿篇巨制,我当时并没有看完这本书,所以那阵子作出的评论,其实是肤浅的。       但这也是好事。随着我对这本大部头历史文学的一点一点深入阅读,越来越体会到张杰是一个总让人惊奇的人。     今天看到那句诛心之语是这么说的:【对一个人而言,他最厌恶的往往就是自己所擅长的。】——摘自《明朝那些事儿》之十一、洪都的奇迹。     这样阴狠辛辣的话出现在这本张杰曾经推荐过的书里,我心里五味杂陈。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当然这句话单独看,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陈友谅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一定会进攻洪都。他是一个心黑手狠的人,一直都在背叛和欺骗中生活,对这些东西并不陌生,洪都的投敌对他而言应该并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但从心理学上来说,像他这样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被人所背叛,对一个人而言,他最厌恶的往往就是自己所擅长的。属于我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攻下洪都,就可以教训那些背叛我的人,让他们懂得,对我陈友谅要绝对忠诚!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这类人的通病。】       看到这些诛心的话,再联想张杰,他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喜欢看这样的书的男人,心智绝不会简单。       但他又真的表现得很简单。他懂那些复杂的东西;但是他喜欢化繁为简,用简单但坚韧的行动去击败复杂艰难的形势。        这也是我深深为之着迷的东西,是张杰在声色之外,从根本上征服成年人的精神内核:精明世故的心智,纯真善良的内心,言行一致的诚恳,但求心安的责任。      君子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呼百应宣传过程中,前去宣传的某剧组不巧正在拍摄,张杰反复转着圈对周围的身作出“嘘”“嘘”的静音手势,生怕打扰人家工作。只单独找了两个剧组工作人员留下一点宣传单请求其代为宣传后,张杰迅速而安静地撤离了。走出老远的距离以后,他才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说:“……人家正在拍戏,这样上去大声说话,人家一定会反感的……”     看得出来他非常不愿意被人家反感。他很在意这个。     我很喜欢他的这份小心翼翼和介意。      这世上不管不顾的人太多了。     我承认也有不少不管不顾的人获取了比懂事、知趣、守规矩者更多的机会。但我还是喜欢这份懂事、知趣、守规矩。很平凡,很合理,少些机会就少些机会吧。你是张杰,你不稀罕这个,对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