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1日《新京报》报道,英国《泰晤士报》近期颁布了一份列有200名艺术家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家”长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不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名字。西方的艺术巨匠毕加索、塞尚、克里姆特的名字赫然排在了前三位,安迪沃霍尔排在了第八。此外,达明·赫斯特、杰夫·昆斯(JeffKoons)等当代艺术新秀也在名单之列。这份榜单来自民间,并非英国主流艺术界的观点。从前的20世纪,是西学东渐和中国接收西方文明启蒙的百年。在此语境下,古老的东方文化已经蛰伏于西方文明之下。即便是在今天,中国精英界主意的“二次启蒙”仍然是以西方价值观为归依的“德”、“赛”为主。再看当代中国艺术,风行的、先锋的、市场化最高的依然是舶来的西方艺术形式。因而,西方为体、中方为用确当代艺术坐标系里,中国艺术家不入西方人法眼,有相称的公道性。实在,不仅西方民间如此,中国民间又何尝不是对西方艺术顶礼膜拜。以刚逝去的美国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为例,不仅中国主流媒体、音乐人不吝溢美之辞,草根网民们在虚构空间对MJ也是顶礼膜拜。这种“逝世后哀荣”的评价和美国媒体的沉着感性构成了赫然对照。能够说,在西方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的评价中,无论中西民间,前者的分量更重。这种评估绝非西方社会的狂妄成见和中公民间的崇洋媚外所能概括。毕竟,在西方艺术形式主导全球的情境下,西方的艺术家无疑影响力最大,也更轻易被评价为经典。而且,相较于中国社会对西方艺术情势的追捧和吸吮,西方社会对中国艺术有一种传统的隔阂。即使是在中华文明的全盛时代,中国艺术倾倒西方的不外是丝绸跟瓷器。西方人通过《马可·波罗纪行》和《中华大帝国史》赞叹于中国的富嫡,对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有种偏执的挚爱,因此成为王室教廷的身份象征。仿佛,这两样货色就是中国艺术的全体。文艺振兴之后的欧洲,在冲出蒙昧的中世纪之后,艺术上更加自负。在西方人看来,不按“透视”原理画出的中国画是原始的,基本没有艺术性可言。如斯中国艺术观至今犹存,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国国画大师的作品价钱远远比不上元明清三代的一件青花瓷器。中国传统艺术难以被西方认可,拿来主义的中国当地艺术基础又浅,中国艺术家难以比肩西方艺术家也就天然而然了。这或让中国的艺术家们觉得羞赧和不平。但是,中国的艺术家也不要不可一世。究竟,一份来自西方民间的艺术家榜单只是阐明了一种西方的审美趣味。何况,不拘一格的排行榜已有泛滥之势,对这份来自英国的艺术排行榜,也不用太在意。在主流艺术界,中国艺术家已经开端为西方所关注,譬如在英国有名的艺术杂志《艺术评论》出炉的“全球艺术权利百强榜”中,艾未未、蔡国强就不止一次上榜。这象征着,在主流的西方艺术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然而,这两位艺术家都深得西方艺术真传,并非原生态的中国传统艺术家。中国艺术家要走向世界,塑造世界性的影响力,仍是要在传统艺术上狠下工夫。中国艺术的“民族化”如何转化为“寰球化”,才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亟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刊于7月2日时期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