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股直接退市的最大阻碍在既得利益2009-5-21逐日经济消息 不投资者青眼、没有购置者中意的上市公司应当坚定退市,目前退市制度迟迟无奈出台,要害在于地方利益牵扯其中。这导致中国资本市场无法构成优越劣汰,直接造成爆炒劣质股的恶劣投机风。 5月19日,证监会撰文指出上市公司在2008年年度财务讲演编制跟表露过程中存在六方面的会计处理问题,表现将会对舞弊行为依法进行严正处置。上述财务舞弊行动多发生在ST公司,对此类公司的监管始终是市场监管难点,直接退市制或者能够成为改良此类公司监管困难的轨制性本源。盼望证监会言出必行。 ST股迟迟不能退市,名义上是为了保持股市的稳固,避免投资者产生不可逆转的丧失。但退市渠道不畅并没有保障投资者的好处,偏偏相反,在重组等进程中,获利最大的绝不是一般投资者,而是壳资源的掌控者,是树立了老鼠仓的内情交易者,是搞垮了本来企业的上市公司把持者。不要用维护投资者利益来为缺少退市制度遮羞了,恕我直言,我国退市最重要的起因在于上市资源背地,有宏大的既得利益群体。 中国A股市场上市一开始是依照各部门、各地域之间进行利益均衡式的调配,如各部分有多少上市公司,各省有多少上市公司,历历在案。所有波及到的部门、地方政府、治理者都是既得利益群体中的一员。 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实行严厉的审核制度,上市之后待遇绝对宽松,基础没有退市之虞,导致资本市场成为某些特权阶层的游戏场。壳资源领有多重市场价值,在上市之后可以成为宏大的资金吸纳管道,在ST之后可以通过重组再吸资金,更妙的是,还可以通过重组一俊遮百丑,将从前的烂帐一笔勾销。无怪乎各利益群体对壳资源爱如瑰宝,不把上市资源用足毫不罢休。 仅举数例,在SST数码变革为“ST盐湖”后,呈现了一个全新有丰富盈利的上市公司,过去的坏帐无人理睬,ST盐湖摘帽胜利,正式更名为盐湖集团。从实质上来说,此举不外是把同样的盐湖资源倒卖第二次罢了,但依然被视炒低本钱的经营方法大受追捧。SST数码的一团乱帐是否应该有人负责,考察成果毕竟如何,全体欠奉。咱们看到的就是靠山吃山、靠钾肥吃钾肥式的重组。更令人气结的是吉林制药,权利类资产算帐如一团乱麻,把监管者和投资者摆弄于股掌之间,得到的仅仅是深交所的善意忠告。 有关方面绝对不会坐视壳资源从指缝中流走。以ST中农为例,这家中国农垦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两大股东争斗八年,已经变成僵尸公司。毫无经营才能,更无增加远景。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当初取得上市指标就是个制度性悲剧。加重其悲剧颜色的是,这样一家企业的节制权被争取将近八年,并且相对没有退市之忧。 处所政府往往直接走下资本市场、插手部署上市公司重组,上述SST数码就是例证,其余当初德隆帝国垮台,全都由政府露面进行资产重组。现在又轮到了ST东航与ST上航,重组者以为,两家坏公司的合并会发生一家好公司。这当然是奢望,这两家公司合并会垄断上海航空市场,但基因没变,坏公司就是坏公司。接下来还有央企的重组大戏,从目前的138家央企降为80到100家,有多少注资、重组概念储藏其中?资本市场的好戏演出了。 如斯市场培养投契风风行难能可贵,连基金经理的领头羊之一王亚伟都食髓知味,乐此不疲。他在捕获重组概念时如有神助,如中航地、*ST昌河等股票,而ST股也往往演绎麻雀变凤凰的神奇一幕。从最近的ST黑龙、闽闽东,到2007年复牌的浪莎股份。王亚伟等人犹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垃圾债券之王米尔肯,能从垃圾中看到黄金,但与米尔肯不同的是,王亚伟捉拿的主要不是市场定价的过错,不是黄金的存在导致市场并购者的兴致,而是政策风向。 更恶劣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在重组之后,新控股股东开端圈钱之旅。如上海辅仁,原名*ST民丰,在2005年4月河南富豪朱氏家族掌控的辅仁药业团体强势入主掌*ST民丰后,据夏草先生揣测,可能有掏空上市公司之嫌。 政府靠的是税收维持畸形运行,而不是通过上市公司圈钱过润泽的生涯。要转变资本市场肠阻塞景象,还得让政府回到靠法治税收赡养的渠道上来,不把上市公司从非市场的利益板块中剥离,履行直接退市政策就是一句空口说。 当初我们面临着全新的创业板市场,愿望创业板可能开风尚之先,将市场的还给市场,实施直接退市制度是保障市场效力的不二抉择。创业板负载了太多的寄托和生机,让我们刮目相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