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谁能让央企退出房地产

谁能让央企退出房地产2010年03月13日经济察看报 房地产交易失掉暴利之时,通常房地产已经成为投资品,此时企业也罢、个人也罢,投身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为懂得决大众的住房难,而是为了追求投资品价格一直高涨的成绩感。 当央企大范围介入房地产市场,只能阐明两点,第一,房地产市场成为暴利行业;第二,央企不以实业立足,转而谋求以资产价钱的上涨寻求高额利润。2009年,是央企大规模介入房地产之年。134家央企,约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但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仅有16家左右。由房地产、证券投资而来的非常常性收益,被局部央企用作增添收入、提高利润进而晋升考核绩效的“速效”手腕。据非正式数据,去年二季度,非主业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季度直接利润均匀占企业当季总利润的28%。经营状态好的,能到达企业当季总利润的35%甚至还多。 央企仍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干城吗?央企在投资市场陷溺下去,将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灭绝者。 首先覆灭的是财富。2009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颁布了央企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考察成果。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有68家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0亿元,构成了114.0亿元的浮动净亏损。相信这个数据是个守旧的亏损数据。因为央企的特别性,他们不仅是国有企业,实践上财富由全部公民所有,并且,央企还可以取得便宜资金、优惠政策与财务核销,不难得出论断,央企所消灭的财产是中国国民的财富。 有人会辩护,房地产与金融衍生品截然不同,中国房地产处于回升周期,从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房地产小跌大涨,央企投资房地产一本万利。央企中仅母公司和二级企业设破房地产公司的房地产资产总量,目前就已经高达1800亿元国民币,通过房地产市场的运作完整可以变身成为亿,房地产业务对央企的主要性可见一斑。往后央企掌门人再也不用为赢利指标发愁。 仅举一个小例子,就可以证实此等辩解是如许脆弱。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香港楼市好到炒作楼花,没人信任香港房地产市场会瓦解。但事实是,当货币忽然压缩之后,房地产犹如不堪一击的多米诺骨牌,所有的投资者深套其中。除非央企个人都是房地产炒作高手,可能高抛低吸,否则,央企在推高房价的同时,也在把本人推向终结。央企惟一可以依附的是政策,在房地产赢利时可以记在本企业的功绩簿上,一旦房地产滑坡能够让政府买单,也就是让征税人买单。国资委不是给炒作燃油期货的航空公司买单了吗? 其次毁灭的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基础。当央企成为金融市场的操盘手,而不是实体经济的推进者时,中国实体经济的堤坝将从里到外被蛀空。 2009年央企大量介入房地产市场是个典范的货币现象。大批过于廉价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型企业,企业将部门资金挪用作证券与房地产投资资金,在货泉激素的刺激下,大批商品与房地产等资产品价格节节高涨,这更刺激了央企投资房地产市场的热忱。如果没有外部力气的克制,这场不刹车的狂飙突进只有一个终点,那就是泡沫决裂、市场崩溃,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清洁。 央企参与房地产也是伪市场景象。央企借垄断上风积聚了丰富的利润,可以得到廉价的资源,而鼓励机制无奈跟上,依据公司管理学者MichaelJensen提出的自在现金流量假说(freecashflowhypothesis),央企管理层偏向于把净利润用于再投资而不是分成,由于分红会导致治理层可安排资源的降落。而房地产市场能够把权利、资源、收益与潜规矩联合得浑然一体。 假如任由其发展,有一天咱们一觉悟来,会发明自己投资的国有航空公司本来是金融衍生品投资公司,中电团体是房地产市场的大鳄,所有政府以为应当在国计民生、经济实体中施展顶梁柱作用的央企,不经意间全都成为金融公司。只有资本泡沫崩溃,中国实体经济将一地鸡毛,就像次贷之后惨淡之极的美国实体经济。 为了防止产业空泛化、副业主业化,从2004年起,国务院国资委曾圈定中房、保利、华润、招商局等16家央企主业从事房地产,其余央企应把房地工业务剥离给这16家。但好处所系,实行进程遭受宏大阻力,反倒是2009年的房地产泡沫之风吹出了央企地王,直接成为中国地价跟房价的推手。 作为改正,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对于增进房地产市场安稳健康发展的告诉》(“国十一条”)中,常见的提出“国有资产监管部分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动”,《中心企业负责人经营事迹考核暂行措施》的出台,提出央企要稳重进入股市、房地产和期货等高危险范畴,已经进入这些领域的,要标准程序,严厉考察。而且从2010年开端,国资委在对央企考核中将对非时常性收益减半盘算。但去年底、今年初,中国电信集团仍然高调发布进军房地产、中国人寿(27.63,0.19,0.69%)买下远洋地产16.57%的股份。 要矫正央企的房地产毒瘾,除了行政命令之外,断绝央企过多的优惠政策与资金,进步融资本钱,辅之以考核方法的变更,才干收些微之效。否则,嘴里严格,手下慈祥,优惠尽享,央企将持续在投资市场、在房地产市场飞驰,直到中国经济无法支持。 注: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相似障眼法,有专文论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