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获得了今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还颁发了2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241项国际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2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在今天CCTV的新闻中,我注意到在谈到技术创新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国家要重视基础技术和原创技术的研究。确实,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原创技术,例如原子弹美国和苏联就不可能帮你造出来,而需要自己摸索出来。在技术研究这个领域,国家和各个大学、研究机构责无旁贷。前几年,我们看到一些综合性大学热衷于做应用型技术研究,因为据说那些技术与市场直接接轨,来钱快,这实际上是走了弯路,将本来应当由企业承担的工作放在了学校的肩上。结果有目共睹,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成功的校办企业。原因很简单,如果教授想做应用型技术,直接与学校脱钩办企业就得了,一边办企业,一边还想着享受学校的好处,甘蔗没有两头甜的,企业当然办不好了。美国硅谷有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创办的,但是没有听说哪家企业是斯坦福大学自己办的。因此,我觉得政府应该帮助哪些综合类的、研究型的大学端正方向,让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基础研究上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就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单纯去追求所谓的基础技术和原创技术,而是要寻找市场需要的技术,哪怕它并不是原创的。微软发家的DOS就不是盖茨原创的,而是从另一个程序员那里花钱买过来的,只不过盖茨聪明地将DOS提供给当时PC行业的霸主IBM,并且开创了收取Licence这种新的商业模式。IBM是中间件之王,但是它的五大中间件产品大部分也都是买来的。思科是网络设备的翘楚,可是思科最拿手的绝活却不是R&D(研究和开发)而是B&D(购买和开发)。通过购买一些小公司的独创性技术,思科将其融入自己的产品线和自己的解决方案之中,照样发展得很好。说到中国,前一段《华为人》上面不是有一篇文章,很坦率地承认华为成立18年来并没有什么独创性的技术,但是这并不妨碍华为成为国际电信设备巨头难缠的竞争对手。关键是要看你擅长什么,并且围绕这个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如果你是一家技术型的公司,你必须掌握一些技术,但是技术也分为核心、关键、一般和通用技术。其中,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多需要自己去开发;而对于一般和通用技术,则完全可以通过外包和寻求合作伙伴的方式来开发。片面强调所有的技术都是自己是不对的,是农业社会的做法。另外,如果你本来就不是一家技术性企业,也就没有必须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做技术,做你最擅长的事情就可以了,像苹果和戴尔,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技术,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正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体制的创新。所谓改革开放,其实最根本的就是改革了原来僵化的计划体制,让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样还是原来那帮人,体制活了,社会也就活了。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说国家可能要注资大唐以扶植TD,这是必要的,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不是注资本身,而是帮助大唐改善公司单一的国有体制,引入更加先进的管理。不然的话,注资也只是救急之举,起不了根本的作用。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