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陕西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兽首玛瑙杯(唐代) 高6.5厘米 长15.6厘米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此兽似牛非牛,两只角看上去有点象羊角。这个器皿是喝酒用的由整块的玛瑙雕刻而成,出自盛唐,具说这块玛瑙是由国外进口而来的,由中国工将雕琢而成.
天造之材
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
天工技艺
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 ,“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这件玛瑙杯,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炯炯有神。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彷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天子之礼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
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出土,那顺着头部发散出的白色花纹是天然而生的,整个线条、造型因为色彩而流动了起来,兽嘴的部分是一块镶金帽,玛瑙配黄金在这里一点也不显的俗气,在颜色拾配上显的很高贵典雅,摘下金帽便是酒进口的门
舞马
舞马死了,舞马台毁了,但是陕西省博物馆陈列的一件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银壶上,却精细地镌刻着舞马衔杯的生动别致图案,使我们得以领略唐代舞马的风姿,得以重温有关舞马和舞马台的有趣传说。
此银壶1970年自西安市南郊何家庄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出土,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匠心独运,古今未见类同者,堪称国宝。陕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出国展览的。

舞马台的传说
唐玄宗在风景秀丽的骊山脚下修筑了规模宏大的行宫——华清宫。这华清宫里,除了宫室楼阁、汤池亭榭等宫廷建筑外,还专为寻欢作乐修筑了富丽堂皇的舞马台。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每年初冬时节,都带着杨贵妃及其姊妹,到辟有“贵妃池”温泉的华清宫里来避寒;每年盛夏又到这里避暑。他们游遍了整个华清宫和周围的名山胜迹,玩遍了所有的玩艺儿。这杨贵妃在冬天要吃新瓜,盛夏要吃鲜荔枝,尝遍了天下的奇珍异果,但她还感到不满足,经常百无聊赖地依着栏杆长叹短吁,皱着眉心儿撒娇使气。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高兴,不知想了多少时兴玩艺儿;可总不见效。他不死心,仍在费心思想要找出个出奇的大玩艺儿来,逗贵妃花容月貌常带笑!
这天,唐玄宗陪着贵妃登上华清宫长生殿的高台,向着东方的驿路上眺望。只见一个穿着红衣骑着红马的送荔枝差人由远而近的飞奔而来,快到华清宫宫门时,坐下的马突然受惊,高高地抬起前蹄人立起来,把送荔枝的差人摔了个仰八叉,金色的鲜荔枝飞得满地都是,而差人躺在地上半天爬不起身来!杨贵妃看到这一景象,掩口而笑,娇喘成一团。唐玄宗本想杀了那个“闯祸”的差人,及至见到贵妃因此而娇笑不止,方饶了那差人一命。—他还因此受到启发,想出了一个能逗贵妃长笑不止的新奇玩艺儿。
不久,安西都护府大帅向唐玄宗进献了五百匹大宛“天马”,以供军用。唐玄宗想, 自己是“太平天子” “风流君王”不用什么军马,于是便从这五百匹骏马中挑出四百匹,供他玩那个能逗贵妃长笑不止的“新奇玩艺儿”。他降旨调集天下出名的驯马师到京城长安,按照他所设想的要求和标准驯调那四百匹“天马”。同时,降旨调集京兆一带的能工巧匠,在华清宫里按照他的要求和图样,修筑了一座庞大而华丽的舞马台。
一年后的这一天,四百匹舞马驯调好了,舞马台也已竣工,于是唐玄宗在这里为杨贵妃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舞马表演。为了出奇制“胜”,玄宗把设置庞大的“教司”调训舞马,以及降旨修筑舞马台等“大事”,都硬肚子里没有告诉杨贵妃及其姊妹,因此,当杨贵妃随着唐玄来到舞马台上的御座时,感到非常新奇和高兴。一个手持长鞭的驯马师翻着空筋斗来到舞马台正中,扯着调儿喊道: “张家宠,杨家娇,率领左、右二曲部上台——!”
听到这一声喊,不明就里的贵妃询问玄宗道: “圣上,妾未听说梨园中有张家宠、杨家娇等歌伎呀!是圣上新近召进宫里来的吧?!”
玄宗忍俊不禁地回答说: “美人一看便知。”
贵妃还待要问时,只见对面的画壁突然闪开了两扇大门,两匹披着绣衣、挂着铃铎,戴有缀着金银珠玉簪络的骏马,率领着两队同样装饰的庞大马队,踏着鼓点儿,走上场来,排列成整齐的队形……看到这里,贵妃已笑成了团---原来这些宠呀、娇呀的,不是花枝招展的歌舞伎,而是一群马儿,真有趣!
乐师们奏起了悠扬动听的曲子,说也怪,四百匹高大精壮的“天马”竟象舞《霓裳羽衣舞》的飞天“仙女”们似的,踏着节拍、昂首奋尾地翩翩舞蹈起来!这回贵妃惊喜得拍起巴掌来!玄宗见贵妃高兴,邀功地说: “这乐曲名叫《倾杯乐》,还是朕亲自谱写的呢!”乖巧的贵妃闻言,赶紧捧杯祝贺。
有人在舞马台上叠起三层板床,高已盈丈,那名叫杨家娇和张家宠的舞马,竟应声跃上板床,旋转如飞地舞蹈,后来,又走上来一群五大三粗的大力士,抬起了旋转着舞马的三层床板走到玄宗和贵妃的面前,让舞马一匹匹都衔起酒杯,向玄宗和贵妃舞拜敬酒……看到这里,贵妃已笑得伏在玄宗身上起不来了!玄宗呢,象完成了什么重大的军国大事似的,开心极了。
于是,玄宗整日价沉迷在舞马衔杯和贵妃艳笑的欢乐之中,更加不理朝政,以至安禄山兵至时,方罢舞仓惶出逃。丢弃了一切!
安禄山在华清宫里未寻到杨贵妃,便放了一把火,既烧毁了宫殿楼台,也烧毁了玄宗苦心经营的舞马台!
安禄山得到了四百匹马,很是高兴,便把它们养在军中,后来几易其手地卖到了军阀田承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奏乐,这些舞马听到乐曲,不能控制自己,便习惯地随着乐曲的节奏舞蹈起来。马夫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马中了妖邪,就用鞭子和扫帚乱抽乱打,舞马以为嫌它们跳得不够劲儿,便抑扬顿挫,舞得愈加优美整齐。马夫头更加疑惑,便把这事禀报田承嗣,说是马群中有妖怪作祟,马都疯了!田承嗣命令士兵用木棰狠狠地打,想把妖怪从马身上打走,谁知打得越厉害,马舞得越带劲越整齐!结果把这些经过驯调的舞马全部活活地打死了。
舞马死了,舞马台毁了,但是陕西省博物馆陈列的一件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银壶上,却精细地镌刻着舞马衔杯的生动别致图案,使我们得以领略唐代舞马的风姿,得以重温有关舞马和舞马台的有趣传说。

没有评论: